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5日
管好用好应急备用水源 为城市供水系上双保险
本报记者 朱颖江
饮用水源建设关系供水安全,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保障,早在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抗旱规划》明确提出“对于缺少饮用水备用水源或水源单一的城市,应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为提升我市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焦作水务公司以“让市民满意、让政府放心”为目标,在确保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截至目前已投入3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该公司原有地下水生产线71眼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随启随用的“热备”状态,同苏蔺、府城水厂一同为城市供水系上“双保险”。
71眼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全部处于随启随用的“热备”状态。
中原路供水管道“改道”迁建施工现场。
中原路供水管道“改道”迁建施工现场。
焦作水务公司府城水厂工作人员巡查供水生产线。 (本栏照片均为本报记者朱颖江摄)
“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供水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据国内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半城市存在缺水状况,约40%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单一,超过一半城市没有应急备用水源。近年来,重庆、深圳、佛山、邯郸等城市均先后出现过因原水量不足引起城市供水告急,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由此可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已成为城市供水保障体系降低供水风险、保障特殊时期供水安全的最主要手段。
继2011年《全国抗旱规划》之后,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单一水源供水城市应于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应急水源或备用水源建设,尽可能减少气候、环境等影响对城市供水的影响。同年,水利部按照推进相关规划“多规合一”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利规划工作的通知》,针对完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焦作是如何落实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
焦作水务公司总经理张涛说,2020年8月,我市中心城区实现南水北调水全覆盖后,原有5座地下水厂的71眼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完成了作为主供水水源的历史使命,但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全部以“应急备用”的新身份纳入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建设,与不远千里而来的丹江水一起,共同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筑起坚强堡垒。
引入丹江水创供水辉煌
焦作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集中供水历史可追溯至1908年,当时的英国福公司在焦作探矿设厂,以矿排水为水源,为工人居住区引入了第一条自来水管道,开启了集中供水的序幕。现在依然伫立在焦作水务公司原第一水厂院内的老井架,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1956年,焦作矿区建成第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的水厂,1960年建成第二水厂,1972年建成第三水厂,1978年成立焦作市自来水公司,至1996年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水厂相继建成,焦作市的城市供水格局已基本确立。后几经优化,至2018年4月苏蔺水厂通水前,已经成为拥有71眼深水井、日供水能力22.5万立方米的中型供水企业。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
作为唯一穿城而过的受水城市,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前瞻性确立了以南水北调水替代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的战略目标。2016年,南水北调配套水厂建设纳入焦作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南水北调城区供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题推进南水北调两个配套水厂的建设。
作为南水北调水厂的建设方,焦作水务公司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围绕通水目标狠抓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至2020年8月,仅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两座供水能力31万立方米的现代化水厂、6座加压泵站和累计57公里的供水干管建设任务,全面实现南水北调水全域供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如期让中心城区近百万市民用上了期盼已久的丹江水。与此同时,焦作市的城市供水能力供水模式也从过去以地下水为单一供水水源转为以地表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为备用及应急水源的“双水源”供水安全保障模式,焦作市也自此全面开启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时代和“双水源”供水保障的新纪元。
居安思危治“未病”
“凡事不能只看当下,要有居安思危意识。”张涛在企业安全生产会议上不止一次地提到“居安思危”四个字。
对于企业来说,何为居安思危?张涛这样解释:供水安全是城市的生命线,更是供水企业发展的底线和底气。那些曾经发生得大范围停水事件告诉我们,确保全市供水安全不能仅仅依赖南水北调水,我们还要做好、做实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和维护,在关键时刻才能“顶”得上。
作为应急备用水源的71眼深水井,是随着我市城市发展而陆续开凿并投入使用的,最早投运的那批使用历史已经超过50年。经过了2年多的“休息”,这些供水设备的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为了进一步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2022年年初,焦作水务公司就以“确保做到随启随用”为目标,开始对处于备用状态的71眼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的现状进行全面排查、保养和维修,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经实测71眼潜水井均能够随启随用,合计日供水能力达到了22.5万立方米。
在实际操作中,维修人员要用吊车将深水井中的电机、潜水泵、扬水管、电缆等全部取出。几百米长的扬水管需要一节节地拆卸、检查,然后用专用设备对管壁、接头、螺丝、垫片等进行检查、保养、更换。取出来的电机、电缆不光要进行检修保养,还要经过至少24小时的连续浸水测试,确认其绝缘值符合安全使用标准才能使用,工序十分烦琐。再加上要用到吊车、电焊、切割机等施工设备,长袖长裤工作服、安全帽、防护手套等是工作人员在开展潜水井及其设备维保作业期间的标配“套装”。
出于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要求,这71眼深水井均位于各厂的开阔地,周边不允许栽种树木或建设房屋构筑物,避免影响吊车等大型机械施工作业。如果是春秋天,穿着标配“套装”工作还好,到了炎炎夏日,这些防护装备在保护他们的同时,也在“烤”验着他们。
“为了避开高温时段作业,我们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开始作业,一般工作到晚上7时多才收工。就算这样,稍微一活动工作服也会很快被汗浸湿。”负责现场管理的焦作水务公司维修中心员工王刚告诉记者,“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都是汗水晒干后的白印子。”
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工作人员就会连续作业,努力在一天内完成维保并安装到位。“正午时候温度超过40摄氏度,水喝下去马上就变成汗。衣服湿了能晒干,头上出的汗都闷在安全帽里,干完活帽里面的防护衬垫都会滴水。辛苦是真辛苦,但是看到又有一眼井能够正常使用了,就感觉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焦作水务公司维修中心聂永利说。
在对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维保供水设备维修的过程中,焦作水务公司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深水井入口的泵座上加装了旁通水管,便于定期取水进行水质检测。
据介绍,焦作水务公司此次进行深水井及其配套设备的维保工作,累计花费300余万元、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是该公司有史以来针对地下供水生产线开展的规模最大、最全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多一次。
接连的疫情对焦作水务公司的运营造成了严重冲击,这时花300万元对于这些处于备用状态的深水井和配套设备进行维修,值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焦作水务公司总经理张涛目光坚定、语气坚决地说:“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不能以金钱来衡量。作为供水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守护好供水生命线,确保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安全、优质的供水服务。”
“无缝切换”确保城市供水不间断
2021年7月,百年一遇的汛情给我市的泄洪系统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2022年5月,为了进一步提升泄洪能力,市政府决定中原路泄洪沟进行疏浚改造,一条途经此处的DN1200供水主干管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改道”迁建。
这条需要“改道”的DN1200球墨铸铁供水管线是苏蔺水厂出厂水干管,承担着该厂近半供水区域的输水任务。虽然“改道”的长度仅有30余米,但是巨大的管径、现场切割焊接等“高难度动作”注定了这项施工很难在短短几小时内完成。那么,施工期间受影响区域的供水该如何保障呢?经过科学谋划,焦作水务公司决定开启新城水厂的部分“热备”潜水泵机组来保障施工期间受影响区域的供水。
经报市政府同意,“改道”迁建工作于5月17日8时30分正式启动。按照既定计划,焦作水务公司在逐步停止对这条DN1200输水管的同时,根据水量需求陆续开启了多台潜水泵机组,源源不断的地下水在经过必要的加氯消毒后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对水量进行补充。
由于准备充分、调度得宜,在此次历时5天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区域供水水量、水压始终平稳,未对广大用户的工作、生活造成任何影响。这次水源切换工作是我市城市供水全面启用南水北调水以来第一次启用备用水源,其顺利实施,充分说明了扎实开展备用水源建设是保障特殊情况下供水安全的最主要、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作出重要部署,标注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前行坐标、努力方向。在下一步工作中,张涛表示,焦作水务公司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求真务实为基,以变革创新为魂,以勤俭创业为本,以节能增效为先,以强化执行为纲,以高效便捷为准,坚持高起点、高站位,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大潮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