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5日

蓄势发力 再造优势

——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透视

本报记者 孙国利

日前,记者在焦作集越纳米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看到,碳纳米管导电浆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碳纳米管导电浆是锂电池行业不可或缺的新型导电剂,集越纳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5%。

运用多年生产氟化铝的技术积累,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运用8年时间于2012年攻克了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成功打破日本垄断,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锂电池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企业;运用50多年生产乙炔黑经验基础,焦作市和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了锂离子电池专用高导电炭黑这一高端产品,成功打破日本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焦作以矿起家、因煤而兴,但当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时,也曾面临转型的阵痛。转得好不好?2018年、2019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格次,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表彰。

撑起这一位次的,就有在长时间工业转型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目前,这一产业集群规模已达300亿级,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凭借这样的硬实力,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15个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我市有充分的信心建设好、发展好产业集群。”面向未来,我市提出要以建设省级锂离子电池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引领,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推动全省由基础材料大省向先进材料强省跨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新型材料产业基地贡献力量。

多氟多和集越纳米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市落实省委“十大战略”、深化“五链”耦合,推动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成长、向价值链中高端坚定攀升的生动缩影。

正极、负极、电解液和导电炭黑是锂电池产业的四大板块,我市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全面涵盖,实现了“高性能锂电池材料—三电系统—下游终端应用(整车)—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车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优势加持之下,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被顺利纳入我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新材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被称为“服务产业的产业”。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抢滩占先、换道领跑是关键一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今后5年,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初步建成,形成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和千亿级新兴产业链。

因势而为,方有更大作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清晰:重点培育以锂电池为首的新材料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市工信局局长付希强表示,锂电池新材料产业是焦作的优势产业,将继续加快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形成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材料全产业链,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打造全省万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贡献焦作力量。

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焦作的底气从哪里来?上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优势明显。聚焦电解液、正负极材料两大细分赛道,规模已达到300亿级;锂电池19项关键材料中,焦作可生产13项;规模以上企业达52家,亿元以上骨干企业超20家,多家企业牢牢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其中,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和兴化工的专用导电炭黑,产销量居世界第二、全国第一;集越纳米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导电浆产能,撑起国内半壁江山。

中游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潜力充足。多氟多的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装机量国内第二、全省第一;河南凯瑞则拥有中部地区首个汽车电磁兼容实验室。下游终端应用成效已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御捷电动车产业园快速形成生产能力,朋克汽车“美多啦”系列畅销全国。

产业相关服务关键处发力。黄河交通学院与中国汽研联合打造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清洁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机构,也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类汽车检验检测机构。

目前,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规模已达到300亿级,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家,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超20家,已实现“高性能锂电材料—三电系统—下游终端应用(整车)—锂离子关键材料回收利用及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明确发展路径、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机制保障。我市全方位、前瞻性布局产业发展。企业发力可以实现单点突破,要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则需要政府用“有形之手”系统谋划、保障落地。

我市成立了市委常委任组长的调研组,先后10余次深入锂电企业开展调研,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将以锂离子电池为首的新材料作为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制订了《焦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焦作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绘制《焦作市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图谱》,进一步明确产业培育发展路径。

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坚持项目为王,我市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我市还绘制了锂电材料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精准招商图、空间布局图4张图谱,明确了产业链工作“计划表”“任务书”“路线图”,“按链索企”捕捉信息,领途汽车年产15万辆纯电动车及10万套锂电池包、中国汽研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延链补链、集群配套项目逐一落地。

乘着国家、省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的东风,我市锂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风潮正涌——

投资62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及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投资50亿元的龙佰集团年产40万吨锂离子材料项目,集越纳米年产2.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伴侣纳米年产8000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等,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年营收583亿元。

铆足干劲乘势上,又踏层峰望眼开。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246.6亿元,国内新材料研发领域大咖线上开展“头脑风暴”……焦作市新材料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活动暨新材料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这是我市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最新行动。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打造千亿级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为目标,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推进产业创新、强化引才引智、壮大市场主体、拓展应用领域6个方面,推动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将实施“151”驻点招商专项行动(在10个前沿开放城市设立招商引资促进机构,在50个经济活跃地区聘请招商大使,聘请1000名在外怀商作为招商引资联络员),以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等锂电产业集聚区为我市重点招商片区,结合本地锂电产业优劣势分析,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强对接,促进重大项目落户。

为了弥补人才和公共配套上的不足,我市将着重推进锂电产业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引导规上锂电企业实现“三个一”(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建成一个研发平台、与一个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合作)和“四有”(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国家级锂电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锂电产品质检中心,并充分发挥智慧元素研究院、氟基新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理工大学新材料产业学院等院(校)地科技合作重大科技平台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健全锂电材料产业院(校)地科技合作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加快转化落地一批科技成果。

我市将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瞄准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加快形成新能源材料产业体系、产业集群,再造发展新优势,为焦作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