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15日

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例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扎术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普外二区通过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扎术,轻松为一位患儿解决了疝气疾患。据了解,这种手术复发率低、痛苦小、疗效好,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目前普外二区已经成功实施此类手术500多例。

疝气也称腹股沟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的发病因素。鞘状突是腹膜在腹股沟管内环向外的一个袋状突出,正常应该是闭合的,当鞘状突没有闭合,随着孩子哭闹、便秘、跑跳、咳嗽等造成腹压增高时,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就会挤入鞘状突管,疝就形成了。

该院普外二区主任李俊介绍,男孩、女孩都有鞘状突,它就像是一个引路人,在男孩发育过程中,鞘状突“指引”睾丸穿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女孩的鞘状突则与子宫圆韧带“结伴”穿过腹股沟管进入大阴唇。如果鞘状突完成任务后没有隐退,临床上男孩、女孩都可能发生腹股沟斜疝。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多优势,一是可避免二次手术。腹腔镜可以发现隐匿性疝,即看到双侧鞘状突是否闭合,可一次手术解决双侧问题。这不同于传统开刀手术,做一侧后,另一侧复发,还需要再次手术。二是手术时间短。微创手术操作时间在5~10分钟。三是痛苦小。手术切口小,且不做组织分离,术后疼痛轻微。四是并发症少。微创手术不损伤周围组织,无水肿等副损伤,并且因为切口低。感染概率也低。五是复发率极低。手术是在腔镜下紧贴腹膜实现高位结扎,因此复发率极低。六是美观。

术中,普外二区医生在患儿脐部切开一个5毫米的切口,然后进入腹腔镜,探查双侧鞘状突是否闭合,之后再进行高位结扎疝环口,让手术线绕过疝环一圈后,打紧线结。术后第三天,患儿脐部切口愈合良好,并康复出院。

普外二区医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自己检查孩子是否有疝气。如果孩子在哭闹、活动、站立、用力时,腹部两侧连接大腿的位置反复出现“肿物”,而放松、平躺时会自动消失,就说明孩子很大可能患上了疝气。这种“肿物”摸起来软软的,可以手动推进腹腔,直接消失。但是,如果长期反复,肿物会越来越大,有的甚至会掉进阴囊。现实生活中,小儿腹股沟斜疝有自愈的可能,但在孩子半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极小。另外,一旦“肿物”突出后不能回纳,时间超过12小时就极可能发生嵌顿,这时候“肿物”会变硬,患儿有触痛、哭闹不止以及腹胀、呕吐等症状,进而引发疝内容物较窄坏死。女孩疝内容物为卵巢/输卵管时,大多不易手法复位。

专家建议,小儿疝气应尽早诊治。因为及早手术可避免疝内容物较窄坏死以及发生腹膜炎和中毒症状。时间拖延较长则会造成疝环口增大,就可能需要术中修补,增加手术费用。同时,患儿年龄越大,疼痛也更为敏感。临床上,患儿半岁以后即可手术治疗,如果多次发生嵌顿,那就不受年龄限制,即便是早产儿也应及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