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1日

新时代焦作城市精神探源特别报道之九

关键担当 挡在前面

文明是魂健康是基。(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有一必争、逢冠必夺”是其血脉基因:连续5年,18项业务考核指标,3项全国第一,8项全省第一,7项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400余项,河南省地方病防控综合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地方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4项关键荣誉蝉联3年第一。首创中国结核病防治“焦作模式”在全国推广。今年获得全国第一批8000万元能力提升奖励资金。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其钢铁意志:驰援武汉、郑州、安阳、驻马店、三门峡、长春、上海……10次出征、275人次,为全省18个地级市疾控系统出征人数、次数最多。“一四五六”流调法,贡献焦作方案;“海陆空”立体消杀贡献焦作力量;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为全省贡献焦作智慧;“一个核心”“两个加强”“三部曲”“四张牌”健康教育贡献焦作模式……获得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双项荣誉。

关键部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三个关键’是‘特别能战斗、特别敢创新、特别重落实’的‘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现实版。”三年抗疫,赢得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次次赞誉,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幕后走上了前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明星。

“特别能战斗”,冲在前

时间拉回到2019年12月,该中心率先组织“智囊团”分析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参照“非典”防控预案,按“早一步、快一步”原则进入实战。2020年1月10日起,该中心启动新冠肺炎日报告和零报告机制,全省率先;将每例疫情调查推到发病前14天进行分析、研判;10天时间装备起一个PCR实验室,在全省地市中唯一拥有两个PCR实验室……赢得先机,赢得生命。

疫情防控,实为疫情防、控、治,该中心占其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该中心始终站在抗疫最前沿,“到一线去挡子弹”成为该中心特别能落实的真实写照。

“早”参谋,一步到位。“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成为焦作疾控人的口头禅,“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他们的具体行动。从疫情发生的第一天起,疫情监测信息每日必出,每周必报,每月必汇总,累计编发日报告591期、风险评估及趋势研判359期。仅在2020年,该中心就陆续下发焦作市新冠肺炎防控相关技术指南等14个通知、方案、制度。其中《企业复工复产“12个一”》为全省疫情防控贡献焦作智慧,并提供全市暂停举办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等30多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技术指导意见。

“快”流调,一网打尽。高手过招,以快制胜。该中心11个流调小组和当地疾控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干部、医务人员强化协作,组成“四位一体”流调队,发挥“流调+社会组织+移动大数据+侦察”的四级联动机制作用,从确诊、疑似病人前14天开始排查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五类人员”,24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3天内完成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最大限度避免疫情传播风险。“一四四五”现代流调模式全省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形成“一四五六”流调法,贡献焦作方案。

“准”检测,一锤定音。该中心最早成立样品转运接收组,起草并下发新冠病毒样本运送要求。

“实”消杀,一剑封喉。疾控消杀人员被人们称为“让人最有安全感的杀手”。该中心组建了全省一流的空地水“三位一体”现代化消毒队伍。科学制订工作方案,加强消毒技术培训,规范疫点终末消毒……该中心成为全市疫情防控消杀组的组长牵头单位,该中心负责人徐书立为组长,这也是全市疫情防控各组组长中唯一不是市领导兼任的组长。

“效”成果,一战成名。疫情防控说一千道一万,关键看效果。2020年,我市在全省第二家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三清零”,并在随后的历次突发应急事件中,至今保持最短时间“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的动态清零最好纪录——2天社会面清零,10天社会面、隔离点双清零。

“特别敢创新”,站在先

2020年全省鼠疫防控应急演练曾在该中心举行。鼠疫为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之首,又称“一号病”。打赢“一号病疾控战”,就会为接下来“现实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遵循和经验。一场场演练下来,焦作方案受到检验,赢得全省推广的高度认可。这仅仅是该中心站在先,特别敢创新的一个缩影。

“坚持‘五干一法’工作法,时刻以最严格的措施、最全面的布置、最坚定的行动、最彻底的手段,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徐书立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五干一法”为对标干、对表干、早点干、主动干、干得好,一线工作法,具体体现在工作中的创新。

演练。该中心从2018年开始开展全员传染病疫情防控演练,从规范穿脱防护服开始,到流调、消杀、检测……人人熟悉熟知、烂熟于心。从2020年开始,该中心在总结抗击新冠疫情经验基础上,又专门成立3支疫情防控应急突击队,每队10名成员,包括消毒、流调、检验、信息采集、后勤支援等专业岗位,队员30人。同时,成立4支预备队,队员154人,全员参与。每周三常态化练兵。2019年组织市、县两级疾控进行为期半年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大练兵和检验性演练,为应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进行了思想、队伍、技术和物资保障准备,为疫情防控争取了主动。

学习。“疾控大讲堂”开班于2018年10月12日,作为该中心职工常态化学习平台,每周举行一次,已经成为省疾控系统的品牌学习平台。该中心领导班子带头学,内容涵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授课讲师由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和我市优秀市管专家及该中心的专业专家担任;设置大讲堂办公室,建立培训效果考核机制,实行集中统一考试。截至目前,“疾控大讲堂”共举行124期,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现场授课的模式已经形成。

储备。每年对传染病、职业病、消杀、检验所需的应急物资清单进一步细化,未雨绸缪,精准采购,足额备足。

宣传。创新“一个核心”“两个加强”“三部曲”“四张牌”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经自编“焦作健康教育”相关文艺作品1288个。

“三大作用”。始终坚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保障、信息报告、疫情研判、科普宣传、社会指导最前沿阵地,充分发挥政府参谋、行业引领和社会指导“三大作用”。及时检测报告国家法定40种传染病;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疫情;监测与干预健康危害因素;检测鉴定疾病病原生物并检测评价物理、化学因子……至今保持“零差错”,连年刷新纪录。

“特别重落实”,扛在肩

“听从命令,服务指挥,齐心协力!”这是今年在该中心举行的简短而隆重的出征仪式上,徐书立向焦作疾控驰援吉林流调队作动员讲话时所说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3月15日晚,该中心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省疾控中心命令,要求我市选派30名流调队员紧急驰援吉林,15个小时内,焦作疾控驰援吉林流调队集合完毕。这是该中心继支援武汉、郑州、禹州、安阳之后的又一次驰援,彰显了焦作疾控“棋一盘、怀全局”的主动担当、主动担责——特别重落实,时刻发挥着关键作用。

特别重落实。2020年2月22日,根据省卫健委驰援武汉的指令,该中心派杨涛、姬卫华两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了焦作市援助武汉消毒队,和全省援助防疫队伍一起出征武汉,奋力战“疫”。2020年3月11日,河南援鄂防疫队给该中心发来感谢信;3月21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姬卫华和队友们的事迹。同年3月23日,该中心选派李涛、郭鑫、张中操等3名流调人员到新郑机场协助郑州海关开展入境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省广播电视台专门跟踪报道。

特别重落实。2021年“7·30”郑州发生疫情后,该中心先后组织两批共16名流调队员驰援郑州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受到省领导的点赞。

特别重落实。今年1月3日,该中心派出25名流调队员驰援禹州,共完成1437份流调报告,流调工作量在全省各援禹流调队中排名第一,流调质量多次受到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表扬;1月10日,派出1名核酸检测专业技术人员驰援安阳;4月6日,派出2名核酸检测人员,加入全省驰援上海核酸检测队伍,与上海人民一道打响了大上海抗疫保卫战。

特别重落实。“五个到位”构筑坚固防控屏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该中心坚持队伍建设、设备设施、能力建设、物资储备、宣传教育“五个到位”。

特别重落实。“四个强大”构筑坚固免疫屏障。该中心发挥强大的组织力量、保障力量、统筹力量和群众力量,助推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跑全省,并两次在全省介绍焦作经验和做法。自2021年1月1日开打“第一针”后,在全省率先完成各年龄段的接种任务,各阶段任务及综合成绩始终位居全省第一。快速建立“新冠疫苗接种”专用账户,创新应用“三个数据碰撞”(疾控接种信息、公安人口信息和医保数据),精准找人助推应接尽接,快速推进疫苗接种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特别重落实。“三全出击”保洪涝灾后无大疫。去年7月份以来,我市面临洪涝灾后防疫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叠加考验,全市疾控系统干部“全员到岗、全线出击、全域作战”,以“三全出击”应对洪涝灾后疫情防控,确保了大灾之年无疫情。

危难面前见忠诚,挑战面前显担当。勇敢的焦作疾控人将继续履行“三个关键”使命,赓续焦作“特别能战斗”精神,永做无愧于“焦作疾控铁军”、无愧于“全省疾控排头兵”的人民健康卫士。

(标题书法:陈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