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1日
拓展健康扶贫成果 厚植乡村振兴根基
市卫健委多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
本报讯(记者李新和)今年年初以来,市卫健委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突出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建设、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这条底线,接续做好乡村振兴的下半篇文章。
该委党组高度重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发挥优势医疗资源,以医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有力破解了“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全市投资2亿余元,建成医养中心42家,设置医养床位2824张,建立了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长效健康帮扶机制,为解决重度残疾人脱贫和养老问题积累了经验。全市符合医养兜底人数520人、入住率达91%以上,筑牢了防止“因病致病,因病返贫”屏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确保了脱贫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重点人群有保障,助力全市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为健康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焦作智慧”。
坚持医养融合,推动提质增效。该委会商乡村振兴、民政、财政、社保等部门,紧紧围绕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全面聚焦乡村振兴、无缝对接老龄社会、延伸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探索了路子。经过探索实践,市医养结合工作形成了“两院融合”“医养一体”“医中建养”和“养中办医”四种医养模式,树立了“让生命更有尊严、让医疗更有温度、让生活更有质量”的医养理念,有效巩固拓展了健康扶贫成果。全市脱贫人口62015人、三类监测对象13189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县域内均实行先住院后付费政策,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871人次,救治率达100%;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106.8万人次,接续做好乡村振兴的下半篇文章。
为加强监测预警,促进健康行动,该委在把牢监测预警底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对象监测的同时,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扩大了监测预警覆盖面。同时,该委依托全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建立全市农村大病患者信息化台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数据共享,每月向乡村振兴部门推送农村地区新增大病人员的信息。另外,该委还积极搭建健康科普平台,以脱贫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三类监测对象为宣传重点,实施“两建三融四行动”,开展“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名医名家走基层—送健康”“健康基层行—药师在行动”等乡村振兴公益活动205场次,覆盖群众2.56万人次,实现健康教育资源下沉,引导群众养成“三减三健”等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了脱贫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在此基础上,该委还在全市居民健康档案中建档率达97.6%、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率达68.7%,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32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2021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6%,高于全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该委积极拓展帮扶成果,厚植乡村振兴,加强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共享,加大医疗资源共享广度、力度,全面打造筑牢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屏障亮点项目,巩固提升健康帮扶质量,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健康状况进行摸排,对患大病、慢病人员落实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等健康帮扶措施;深入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优先保障农村妇女;不断探索推进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做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医疗照护、依托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妇幼保健院、优质托育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健康预防政策,为健康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