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1日
许琳杰:感悟太极拳的“慢”
本报记者 孙 军
有人说,太极拳太慢了,和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合拍。也有人说,练习太极拳,一招一式没有爆发力和冲击感。
太极拳拳师许琳杰却认为,这是对太极拳极大的误会。通过这么多年练习太极拳,她觉得,太极拳的“慢”正是它的精髓所在。许琳杰是焦作市武术协会会员、和式太极拳协会会员、中国太极拳高级教练。她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太极拳比赛,并在第九届、第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许琳杰看来,太极拳的“慢”,传递出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她说,养生无外乎健康和长寿。一个健康的人呼吸平稳,那么,打太极拳的时候,每一招式间,一呼一吸就需要调节到与身体的动作相一致,如此才能将全身上下的肌肉协调调动,方能发挥太极拳看似缓慢实则灵活的劲道。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多数长寿者的呼吸都是缓慢而又绵长的,这与太极拳的呼吸之法不谋而合。太极拳讲究炼气,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使气息达到既绵细又悠长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太极拳的‘慢’,传递出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许琳杰说,首先是节奏美。太极拳讲究立身中正,运动中行云流水、顺势而为、起承转合。二是形态美。练拳者全身起落如潮水,呼吸鼓荡,节节贯穿如风中竹林,起落之间柔中带刚、圆活自然、意领身随、连贯协调。三是哲学美。太极拳始终贯穿着阴阳和虚实。每招每式尽现开与合、圆与方、收与放、进与退、轻与重、松与沉、慢与快。在矛盾中平衡,在阴阳中调和,高度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对立统一。
许琳杰认为,太极拳的“慢”,还传递出中国传统的生活观。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这告诫人们不要快不要急,心浮气躁做不成事。太极拳同理如此,慢,才能在最初练习的时候找到静、松、定的状态、感觉。如果快练,动作一晃而过,根本无法感受到身体内部的变化,更难以达到呼吸与动作相调和,人的气血也跟不上意识和动作的运行,意、气、劲就很难一致贯通,打出来的拳乱而无章、燥而无序,既无美感于身体也没有补益。只有慢下来,身体充分放松,柔和缓慢地练习,寻找每一招式里的静、松、定。让静、松、定始终贯穿打拳的过程,从而获得太极拳慢文化的收益,并体验其带来的放松与安宁、从容和淡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