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2年12月21日
用最真的爱培育最美的花
——记焦作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黄瑞
黄瑞。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本报记者 张 璐
提起焦作市第五中学语文教师黄瑞,熟悉她的人都会用“富有爱心”“干劲十足”等字样来评价她。每天,她拥有强劲的动力,凝聚着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奔向光明与希望。
不忘初心 爱生如子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胜于母爱。在黄瑞所教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
2006年,黄瑞大学毕业后来到许衡中学教学。刚教课时,她了解班里有个孩子家里特别困难,一周只带几袋最便宜的方便面到学校,有时一个烧饼就是一天的口粮,可即便这样,孩子的成绩在年级始终名列前茅。黄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她自掏腰包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和面包、牛奶,并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每一届困难学生身上。
在帮助这些学生的同时,学生们的表现与进步也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她发誓一定要努力教好这些学生,希望他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让以后的生活更好一些。
2009年,黄瑞开始兼任班主任。上课时,她发现班里总会有一些成绩不太好又调皮的学生。班里有个小男孩,父母离异,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有一次,他逃学到网吧打游戏,被发现后直接表态不想上学了。这样一个让人头疼又让人心疼的学生,在她的多次家访和母亲般的关怀下,终于又重新回到学校,并且顺利考上了高中。“太谢谢黄老师了,没有你的教导,可能孩子都毁了。”当孩子的爷爷奶奶眼含热泪、拉着她的手表示感谢时,对于她而言,以往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无私奉献 愿为人梯
从2006年走上“三尺讲台”至今,她深爱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对家人却满怀愧疚。
2009年新婚燕尔,爱人满心欢喜准备蜜月旅行,但心中放不下学生的黄瑞,只向学校请了3天婚假,便回到学校上课。
2014年秋季开学前夕,母亲在西安做手术,手术做完的第五天正值开学,母亲便赶她回学校上课,看着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母亲,看着病床边无助的父亲,她考虑再三,决定给领导请假照顾母亲,但母亲坚持让她回去。还记得母亲当时说的话:“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一定要教好,不能耽误学生上课。”就这样,她带着对母亲的牵挂与不舍匆匆奔向“三尺讲台”,硬是没有落下一节课。
2011年有孕在身时,她坚持带两个班的语文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身怀六甲,从未阻断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当时,她双腿双脚水肿,白天上课,晚上吸氧,学校领导知道了她的身体状况,让她回去修养一段时间,但她却对领导说:“我若回去了,我不放心我们班的学生,我人在家,心也是在学校。”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宝宝出生。2016年生完二胎,产假还未休完,她就又回到了自己钟爱的“三尺讲台”,依旧“披星戴月”地工作,匆匆奔波于学校和家里,早上出门孩子未醒、夜里归来孩子脸上挂着泪珠,她对孩子常常感到愧疚。
努力学习 锐意进取
从教16年,黄瑞有一半的时间都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同事说她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特别有战斗力。领导说她是学校的一个铁补丁,哪个班难治理,哪个班教学质量有差距,学校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她总能在短时间内让“困难班”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2016年生完孩子的第四个月,产假还未歇够,学校初三缺教师,一个电话,她就又站上了熟悉的讲台,一直到学生毕业,她没请过一天假。送走一个毕业班,又接一个毕业班,就这样,一个毕业班又一个毕业班,生完孩子的五年时间,她半路接了五个毕业班,当了连续三年的毕业班班主任,这些班在她的带领下,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刷新一个又一个考上焦作一中的学生数量,这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她的辛勤付出。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她深知这个道理,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她也始终在努力学习。每上一节课,课前她都要用至少两节课的时间去备课,每一次作业都会认真批改,每一次作文都会面批面改。
2020年,黄瑞带领学生去省里参加汉字听写大赛,为了让学生短时间提高听写速度,她陪伴学生一起奋战苦读字典,多少个挑灯夜战,多少个不眠之夜,当学生们基本上把字典翻烂时,黄瑞也基本能将字典倒背如流,这也成就学生在河南省汉字听写大赛上的所向披靡,获得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她不断的努力下,黄瑞教学硕果累累,获得了河南省论文评比二等奖、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焦作市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焦作市师德征文一等奖、焦作市语文学科原创命题大赛一等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焦作市教育先进工作者、焦作市优秀教科研工作者、焦作市骨干班主任......
黄瑞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纯净的花朵,要用心去呵护他们,不放弃不抛弃,这些花朵终将绽放美丽的人生。”在她的耐心栽培下,孩子们朵朵盛开,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