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马村区:腾起东部“三基地” 助力城区“起高峰”
本报记者 张 蕊
投资2.2亿元的健康元4AA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万方铝业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巡检。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焦作方达聚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新型储能电池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万邦焦作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项目顺利运行。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政府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EOD项目。
丽珠集团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焦煤集团年产60万吨氧化钙项目开工。
本报记者 张 蕊 摄
2022年12月29日,马村区举行2022年招商引资“云签约”活动,276亿元项目“组团”落地马村。
本报记者 王 颖 摄
鸟瞰魅力马村。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发展中的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园区。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河马仙果小镇培育番茄60多个品种、辣椒160多个品种、南瓜32个品种、西瓜及甜瓜几百个品种。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马村区委宣传部提供)
核心提示
拼速度抢占“新赛道”,靠实力释放“强磁场”。
2022年12月29日上午,马村区举行2022年招商引资“云签约”活动,总投资276亿元的项目“组团”落地,为马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劲“新引擎”。此次新签约的项目,涵盖新型环保、新型物流、新能源、生物制药、直播电商等多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赛道”。
去年以来,马村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12356”发展布局,聚焦“一极、两城、三基地”战略定位,着力谋划、招引、建设了一批创新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助力城区经济“起高峰”。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年红”。2022年,马村区主要经济指标3项第一、2项第二、1项第三,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快于同期、高于前期。去年1月至11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2%,位居全市第一;全区入库“四上企业”34家,增速全市第一位;前三季度,居民“两项收入”增速均全市第一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4%、位居全市第二;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位居全市第三。丽珠原料药基地、鸿瑞汽车零部件等41个产业引领项目引进落地。方达能源、九州通医药等10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云台·天河”EOD、白鹭湖智慧岛2个战略项目开题破局。
项目为王 打造“三基地”
2022年年初,马村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擘画“一极、两城、三基地”战略蓝图:“一极”即奋力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两城”即加快建设焦东融合创新城、焦东生态康养城,“三基地”即积极打造高端材料和生物医药基地、综合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新型消费和绿色供给基地。
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马村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一极、两城、三基地”战略定位,知重负重、砥砺前行,谋事干事、固强补弱,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马村“加速度”。
目标定、方向明,责任在肩、马上就干。
奋力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该区紧密对接融入新发展格局和省、市重大战略布局,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洛“双圈”、郑焦一体化发展战略,健全完善生物制药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规划,加快编制生态水系、文旅康养、5G智能等专项规划,在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上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加快建设焦东融合创新城、焦东生态康养城。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目标,该区全力推进投资30亿元的白鹭湖智慧岛项目,建设“智创融合”先行区;加快推进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EOD项目,谋划实施生态廊道、国土综合整治等5大项目和12个子项目,闯出一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马村新路。
高点定位推进“三基地”建设。该区聚力医药制造、绿色建材、铝精深加工产业,建强经济开发区,推进生物制药产业园、万云再生铝等引领项目,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的高端材料和生物医药基地。建成运营万邦物流项目,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等产业,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中原城市群重要的综合枢纽和现代物流基地。同时,依托衡水项目、万达广场、河马仙果小镇等项目,发展高端教育、健康养生、电商直播、新型消费、中央厨房等产业,打造豫西北、晋东南最具吸引力的新型消费和绿色供给基地。
探访马村区“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处处呈现繁忙景象,一幅幅大干快干、比学赶超的壮美画卷,展现出这座东部新城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的态势。投资6亿元的艾普拉唑项目、投资6亿元的鑫恒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米长距离空间曲线输送机等项目现场,吊车展翅、钢梁架起,建设正酣。
2022年8月30日,马村区政府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公司签约总投资30亿元的“云台·天河”项目,是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签署的首个协议。该项目集科创文旅、生命健康、高端养老、新型消费、绿色供给于一体,将成为马村区建设焦作东部融合创新城和焦东生态康养城、打造焦作东部文旅新典范的重要项目支撑。
以焦作健康元为龙头,马村区谋划建设生物医药基地,全力承接深圳健康元产业转移项目,延长医药制造产业链,致力打造总投资55亿元、占地80公顷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截至目前,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近18亿元。
知止而有得,“三基地”建设呈现“虹吸”效应。2022年以来,马村区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23个、1亿元以上项目1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780.29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度同比增加29%和34.4%。此外,该区还谋划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项目131个,总投资245.7亿元,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34亿元,位居全市第一。
招商为要 培育新产业
去年4月6日,在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马村分会场,丽珠集团原料药生产基地项目落地马村,一期建设艾普拉唑等3条原料药生产线,计划明年年底投入生产,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
尤为可贵的是,作为一款不可多得的国产创新药,丽珠集团艾普拉唑的研发与产业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已建成运营,正在研制3个国内技术领先的医药产品,研究成果将在焦作就地转化,为马村区打造生物医药基地提供科技和产品支撑。
新产业蕴含新动能,新项目孕育新希望。
生物医药基地的代表项目——投资6亿元的艾普拉唑项目、投资1.2亿元的年产200吨枸橼酸铋钾等生物医药项目、焦作九州通医药等项目开工建设;
新型消费和绿色供给基地的代表项目——河南农大马村优质果蔬产业园(河马仙果小镇)项目已部分投产,刚刚收获一大波果蔬新品,园区内一片繁忙景象;
现代物流基地的代表项目——万邦(厚疆)焦作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园区建设,按计划实施,即将开门迎客。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婕“赶场”招商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去年5月中旬,师少辉“挂帅”招商,创下了5天奔赴深圳、珠海、肇庆、广州4个城市考察招商的纪录。
不是在谈判桌上洽谈招商项目,就是奔走在招商的路上,马村人招商的脚步从未停歇。招大商引强企,已成为马村区产业发展创新制胜的“法宝”。
在招商活动中,马村区创新方式方法,利用自身处于郑焦融合、新焦济经济走廊、焦修一体化重要节点,郑云高速、东海大道、南太行高速等过境辖区,拥有焦煤集团13条铁路专用线和42万吨铝、84万吨氧化铝、185万吨煤的运输量,特别是去年成功获批现代服务业开发区等优势,积极谋划物流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022年以来,马村区紧扣“12356”发展布局,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聚力“四个图谱”、强化“四个拜访”,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共对接项目47个、总投资317亿元,签约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126.5亿元。
如此新产业、如此新项目,必将成为马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该区奋力打造城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服务为先 跑出“加速度”
去年以来,马村区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一个小故事。在马村区,每周召开一次“企业家早餐会”,每次邀请一位或者两位企业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陪着一起吃早餐,边吃边聊,在休闲中畅通信息,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祥瑞汽车入驻马村区,就是区委书记师少辉“做东”,在与企业家共进早餐时,“吃”出的一个好项目,从而成为一段佳话。
师少辉说,创新开展“企业家早餐会”,就是为了建立一个长期的政企沟通机制,更好地聆听企业家心声,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如此细心精准的服务,马村区还有很多。为使艾普拉唑原料药项目尽快落地,马村区整合停产5年之久的“僵尸企业”,成立工作专班,公检法司和政府联动,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平整土地工作,且保障水、电、蒸汽、天然气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企业“拎包入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专门引进了生物医药尾废处理企业,并为丽珠集团原料药生产基地预留16公顷土地作为发展空间,为企业在我市后续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马村区给了我太多惊喜,‘马村速度’名不虚传!”焦作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明山感慨道,政府非常关心企业发展,针对企业的多项综合性问题,开办“政企沙龙”,组织10余家单位和企业专题见面,现场“解剖麻雀”,确定责任单位和节点,制订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次性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
开发投用“马上办”APP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欢迎来”“企业说”和“项目行”三个子系统,有诉即收、立交立办。
为了让项目建设实现“加速度”,马村区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并结合“410”项目和“首席服务官”制度,立足区情,创新实施“5+2”包联机制,即1名区级领导、1个区直部门、1名科级干部、1名金融干部和1名公安民警,分包联系2家重点企业,组建37个服务专班,包联全区一、二、三产企业74家。活动开展以来,该区深入企业收集各类问题,区级问题办结率达100%。
“政府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帮助企业争取优惠、代办审批手续等,让企业甩开包袱‘轻装上阵’,我们更有底气撸起袖子加油干!”焦作聚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峰说。
营商环境,永无止境。马村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婕表示,解决问题是马村区服务企业的金标准。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贴心的服务、更优质的环境,推动合作项目在马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