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马村区:民呼必应探新路 幸福治理惠民生
本报记者 张 蕊
核心提示 …………………
市长李亦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李亦博在参加马村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马村区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做到“六个走在前列”,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多贡献。其中,在城乡基层治理上走在前列和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走在前列,事关群众冷暖和民生民情,是马村区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
2022年,马村区在基层治理上探索新路子,强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创新实施“区村合围”幸福治理体系,建设以“党建+网格+物联网+大数据”为支撑的基层智慧治理系统平台,构建“三线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实施“十户联防”,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形成“民生需求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的新格局。“区村合围、十户联防”数治新模式,被推荐为省委改革创新奖评选项目。新华社、中国日报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报》《焦作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纷纷点赞并刊发推广。
安阳城街道西韩王村“初心广场”,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阵地。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区村合围”智慧中心。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九里山街道工作人员为老人免费佩戴智能手环。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平安驿站助力平安建设。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演马街道高寨村村口使用“区村合围”智慧系统。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红管家背“娘”赢点赞,微网格服务大民生。
马村区万邦焦作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即将建成投用,丰富市民菜篮子。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农家书屋聚人气,乡村振兴添活力。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整洁有序的马村区湖光农贸市场。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美丽城区一瞥。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高品质的焦作东部新城正在崛起。
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山后村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在太阳照射下熠熠生辉。建成发电5年来,已并网发电2.38亿度,种植的经济作物年收入达320多万元,带动了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美丽的武王街道秦庄新村。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马村区河马仙果小镇果蔬大棚里,优质果蔬即将端上百姓餐桌。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白鹭湖湿地公园里的美丽风光。本报记者 刘 旭 摄
马村区武王街道王母泉村村民在采摘冰菊。本报记者 孙 茜 摄
马村区武王街道秦庄村村民卢慧云出村回家时,对着村口的智能门禁进行识别,顺利开门通过。卢慧云忍不住夸赞:这些高科技,让俺感觉农村像城市小区一样,安全又方便!
家住九里山街道的独居老人张治玉带着免费发放的智能手环赞不绝口:“带着智能手环,家里还安装了呼叫器,有急事一按,社区人员就上门了!”
卢慧云和张治玉点赞的“高科技”,正是马村区的“区村合围”智慧系统,是该区基层治理的创新之举。
无感通行、车辆道闸、门禁系统……这些城市小区时兴的科技装备怎会在村口设置?它到底有什么作用?记者深入马村区,探析“区村合围”带来的基层治理新变化,倾听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言,感受马村区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懈追求。
聚焦一
马村区所有村(社区)实现合围式全域管理,搭建基础设施、智慧系统、服务体系“三位一体、三线融合”的立体架构,构筑全覆盖、全天候、全时空的便民网络。
马村区具有郊区、矿区、农区“三区”叠加、基础薄弱的特殊性,很多村和社区无物业,管理难度较大。去年年初以来,该区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重大要求,以“互联网+”思维,规划实施“区村合围”幸福治理体系,实体网格与数字网格“双网并行”,形成高效统筹、便民利民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对此,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解读:“区村合围”是马村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民呼必应”工作部署,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型幸福治理模式,目标是实现民生需求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一步,筑牢基础设施。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要求,马村区审慎调研,组织有关部门对78个村(社区)的防汛排水、消防通道、应急通道设置等进行评估,根据地理位置、人员总量等因素,在每个行政村(社区)科学保留1~4个出入口。在每一个出入口建设电子围栏、智能摄像头、安全岛、执勤岗亭等设施设备,覆盖全区12.1万常住人口。
第二步,构建智慧系统。马村区自主开发“区村合围”智慧系统,结合AI算法、5G切片+MEC等技术,构建风险防控、社会治理两大数字板块,聚焦“风险防控六项关键”和“平安四项重点”,集成“6+4+X”功能、建设14个场景应用,进行集成化分析、数字化推送,实现结果呈现、过程监管、智能研判。2022年10月份,“区村合围”智慧系统全面运行,成为一道快捷反应的数字防线。
第三步,构成服务体系。建立“区指挥、街道调度、村(社区)办理”三级联动机制,物防、人防、技防三管齐下,探索推进“十户联防”,聚焦民生实事、民生小事,民呼必应、精准服务,形成务实亲民的基层服务网络。
聚焦二
建立完善现代化、智慧化、高效化的合围机制,“合”是合人、合力、合心;“围”是围风险、维稳定、为和谐,民生问题早发现、快处置,构筑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的护城河。
马村区从硬件建设标准、卡口管理、运营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督导考评五个方面,建立完善“区村合围”工作机制,为“区村合围”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区村合围”幸福治理体系运行以来,凸显出智慧管理、高效防控、民生保障等优势。
优势一:隐患排查早发现。“区村合围”智慧系统在老旧小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冯营街道东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大大小小十几个出入口。现在,东苑社区设置3个出入口,都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居民们说:“小偷小摸没有了,老人和小孩儿在小区里散步、玩耍更放心。”
通过“区村合围”智慧平台,微网格员可第一时间收到风险信息反馈,及时动态梳理网格内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及早发现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优势二:风险防控快处置。在面对疫情、汛情、安全等重大风险时,智慧系统常态监测、长效管控,最快速度预警风险、传达指令、闭环落实。以疫情防控为例,智能卡口全天候监测,抢抓“黄金24小时”,智能平台快速分析信息,指令一键直达,把风险管控在萌芽阶段。
优势三:基层工作更高效。志愿者们感受深刻:以前村里路口多,服务任务重,有时得连轴转。“区村合围”实施后,村庄治理开始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志愿者们明显感觉到了轻松。
同样,社区工作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办理群众诉求时,做到1天摸底、3天反馈、7天落实解决,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真正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群众真满意。
“以前开放式小区没有门禁、缺少监控、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治安环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现在小区的电子围栏可以精准识别外来人员和车辆,大大减少了辖区各类案件的发生。”待王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刚说。
据了解,“区村合围”智慧系统运行以来,快速识别并预警疫情风险人员上千人,刑事案件案发数同比下降34.9%。
聚焦三
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民呼必应、幸福治理,构筑精准服务、暖心贴心的幸福家园。
马村区强力推进“五星”支部创建,立足区情实际,科学谋划,建立“一单双联三机制”,推行“4+1”试点工作,坚持高位统筹,凝聚多方合力,高质量开展“五星”创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深入。
为民、务实、创新,是基层治理的主题。马村区全面落实省、市“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行动和全市党建带群建开展“六帮六助”专项行动要求,推动“区村合围”“十户联防”双轨嵌合,拓展服务功能,激活内生动力。
拓展一:“十户联防”到边到底。以党建为引领,按照“联近联亲联熟”原则,该区把每10户划定一个微网格,选聘街长、楼长、老党员等担任微网格员。通过划细划小微网格,搭建起“村(社区)—全科网格—微网格”三级组织架构,为群众提供“点对点”的串门、唠嗑式服务,服务群众精准细腻接地气。
政策救助上门送,家庭困难上门解,邻里纠纷上门调,社区活动上门请……党建引领下的“十户联防”精细化幸福治理,让马村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有活力,也让马村区群众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红管家”杨国花经常到独居老人曹念粉家,帮着打扫卫生、买药买菜,检查门窗和燃气安全,成为老人的心理依靠。冯营街道选聘72人担任微网格员,充分发挥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开展扶贫帮困、纠纷化解、值班值守等服务。
2022年,马村区2589名微网格员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帮助困难群体200余人,救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50余人。
拓展二:“一老一小”温情关注。九里山街道7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90%,有四分之一的老人独居。该街道结合“区村合围”系统,为50多位独居、大病的老弱人员免费安装智能呼叫器、云眼卫士监控器,配发智能手环。
“那天我早晨起床后突然晕倒,多亏网格员正好来走访……”回忆起去年的一次经历,独居老人张治玉心有余悸,“用上呼叫器、摄像头和手环,儿女们安心多了!”
留守儿童也享受到“十户联防”带来的关爱。微网格员对辖区留守儿童开展线上教学、心理疏导、课业辅导、生活关爱等服务,守护孩子们快乐成长。演马街道赵屯村的一对小姐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微网格员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们不再孤独。两位小姐妹稚嫩地说:“微网格员阿姨就是我们的爱心妈妈。”
拓展三:“平安驿站”应运而生。以微网格为载体,马村区在微网格员家庭或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平安驿站”,通过亲友互帮、邻里互助、村民互动、感情互通,实现信息联通、资源联享、问题联处、网格联建,提升村(社区)治理水平。2022年,该区纠纷化解率达99.8%,信访量同比下降三成。
环境温馨,布置清新,设施齐全……走进设置在演马街道高寨村村委会的“平安驿站”,一进门就让人倍感舒心,这个集矛盾调解、巡防值勤、暖心服务、健康咨询等为一体的“平安驿站”,可以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目前,马村区已建成12个“平安驿站”,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守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
拓展四:“集成服务”功能叠加。线上,“区村合围”智慧系统将持续研发脆弱群体智能监测模块,包含远程定位、健康监测、适时关怀等功能,形成一整套线上服务体系。线下,在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时,卡口就地转换为物资集散点,结合社区团购、微网格员代办等方式,实现物资整合直达、卡点集散、精准到户。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马村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