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07日
防治职业病 幸福你我他
解读职业健康检查
提起健康检查,大家并不陌生,如入学体检、职工体检等,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参加过健康检查。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向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职业健康检查的知识。
一、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明确,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也就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检查,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及健康损害,并及时进行干预,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机体造成的生理及病理损害,避免劳动者原有疾病在敏感危害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加重,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资料来源。
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体检不同。一般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而职业健康检查是由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目的在于筛查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
二、职业健康检查如何进行?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指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备案的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开展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等情况书面告知劳动者。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三、职业健康检查有哪些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指出,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下列人员应该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对检出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不能安排其在对应危害因素或特殊的岗位上岗。
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用人单位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天内,且该岗位工艺流程、使用原辅材料、操作方式、防护措施无变化的,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离岗体检发现疑似职业病,用人单位应该安排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
(作者系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