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07日

中站区:“万人助万企”力推经济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杨丽娜 董 蕾

2022年,中站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5%,税比达到90%,收入增速和税比均居全市第一,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站区经济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重要的一招是该区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纾困解难成效明显

为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中站区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与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企业一线,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共谋发展大计。该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态掌握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多轮摸排,发现问题135个并建立台账,落实分级流转、限时交办等工作机制,已累计解决企业问题133个,解决率为98.5%。

同时,通过市区两级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抓住省“百园增效”和市“问题楼盘”等政策机遇,分五批为龙佰集团、多氟多、和兴化工等17家工业企业,解决在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奖补资金落实等方面的遗留问题,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组织辖区13家企业参加“春风行动”等招聘活动,为企业输送用工55人;组织辖区12家企业参加省市区技改项目库视频和线上培训15次;组织佰利新材料、奋安铝业等企业参加了5期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7场,产销对接会3场,获得新增贷款126.93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25.83%。

政策帮扶精准有效

为让企业精准掌握、用足用好各级惠企政策,中站区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汇编成册,组织助企干部向包联企业发放《助企纾困政策汇编》,进企宣讲最新政策文件和各类奖补政策申报文件,“一对一”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清单。

2022年,中站区兑现企业优惠扶持政策资金约1.5亿元,办理留抵退税1.2亿元,缓缴税费8125万元,减免六税两费531万元;为31家企业争取满负荷奖励540万元,实现了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应缓尽缓、应免尽免。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工业是焦作发展的根基,工业兴则焦作兴,工业强则焦作强。中站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始终坚持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中站区深入开展“126”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263”培优育强工程。2022年,该区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达118.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20.88%,对中站经济贡献率达73.56%,税收贡献率达73.7%。

2022年1月至11月,中站区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5%,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5.7%。去年,该区共谋划转型升级项目66个,完成投资45.08亿元;四化改造项目32个,完成投资额23.33亿元。

去年,中站区12家市“双50”企业全部实现盈利,总产值达226亿元。完成小升规企业8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大集团培育百亿企业1家,走在全市前列。

产业培育快速发展

中站区还坚持引育并举、延链补链、集群发展,广泛开展招商活动,从产业链、企业分布、技术应用、市场分布等方面绘制了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图谱,大力宣传中站区《支持企业家创业的十条意见(试行)》《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试行)》。立足本地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以中站为主成立焦作市新能源材料产业联盟,加强与江苏龙蟠科技、深圳新宙邦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对接;举办中站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和高峰论坛,不断延伸产业链,大上项目。

目前,中站区从电解质、电解液、正极、负极、添加剂到动力电池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竞争优势和配套能力明显提升,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创新发展深化提升

中站区深入实施规上企业“三个一”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2%。

该区加快建设新型创新平台,河南氟基材料、钛材料产业2个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河南省氟基、钛基新材料2个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龙佰集团、多氟多2个中试基地入围省中试基地建设后备库。多氟多新材料“集成电路用电子化学品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1100万元支持,和兴化工“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导电炭黑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560万元支持。

“下一步,中站区将持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超前服务、精准服务、有效服务,优化各项举措,畅通各项路径,精准高效解决各类问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关注企业、产业、企业家,推动中站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红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