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2月08日

《民法典》护航“压岁钱”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压岁钱”“争夺战”开始上演,家庭成员之间甚至因此闹得不欢而散、不可开交。其实,关于“压岁钱”的归属问题《民法典》中有详细的规定。

“压岁钱”和春节一样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年俗。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袭,所以要用“压岁钱”来帮助压祟,“岁”与“祟”谐音,希望得到“压岁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年。自从“压岁钱”变成真正的货币之后,“压岁钱”除了“避邪驱魔”的功能外,还被赋予了“财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励志”功能。春节前后,“压岁钱”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近日,市民章女士吐槽春节期间的“家庭大战”,导火索就是“压岁钱”。章女士说,今年疫情全面放开,远嫁的小姑子携夫带子回焦娘家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她的2个儿子给姑姑拜年,小姑子出手大方,每人给了1000元。不常见面的姑父也凑热闹,每个孩子又给了500元的“压岁钱”。

章女士继续说,2个孩子往年挣得“压岁钱”加起来也就几百元,“压岁钱”的用途由孩子自己支配。今年春节光小姑子两口就给了3000元,怕孩子乱花钱,就提议这些钱由她来帮忙保管。小姑子开玩笑,让孩子把钱交给奶奶保管。孩子没有当回事,奶奶却当真了,多次找2个孩子要钱。孩子爸爸自觉当起了“包公”,把2个孩子的“压岁钱”没收,交给她保管。孩子爸爸的举动,惹怒了婆婆。婆婆生气吵了儿子,小姑子则埋怨大哥。这个年过得很窝心。如果法律对“压岁钱”的归属问题有个明文规定多好,就不会闹出婆媳矛盾、家庭矛盾了。

河南首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康亚伟说,关于孩子“压岁钱”由谁保管、怎么花的问题,《民法典》里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作了规定。

康亚伟说,根据《民法典》规定,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钱款发生转移之时,“压岁钱”的所有权就归属于孩子所有。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同时,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可以帮助孩子保管“压岁钱”,但无权直接没收、随意处置孩子的“压岁钱”,更不能单纯拿这笔钱为自己消费,损害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