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1日
奋力推动焦作水利高质量发展
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召开
全市水利工作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本报讯(记者高小豹)2月22日,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年全市水利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3年水利重点工作。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卫军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2022年,在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四水同治”持续深化,“五水综改”全面启动,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作高效推进,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市水利部门认真吸取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教训,深入开展以案促改,组建水利防汛专班,完善各类度汛预案,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安装水情监测探头,补充防汛抢险物料,培训五级防汛责任人,开展抢险模拟演练,积极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防风险,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焦作市“五水综改”工作方案》,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2022年,市水利局荣获了全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考核先进集体,位居全省第一;水利建设投资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二名,受全省通报表扬;河湖长制“四水同治”考核、水土保持考核获得优秀格次;成功争创省级文明单位,被授予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市政协优秀提案办理单位等。
会议要求,要认清水利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从气候变化来看,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日益严峻。频繁出现的一系列突破历史纪录、颠覆传统认知的水旱灾害事件,预示着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频趋强的态势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逆转,水旱灾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突发性、极端性和反常性。
“非常态”逐渐成为“常态”的现实,警示水利部门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发生在每个地区、每个流域、每个时段的极端天气和罕见水旱灾害。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以“防”为主,强化预报、预判、预警、预演、预案“五预”措施,研判在先、部署在前、关口前移,以确定的防御措施和处置方案有效应对不确定的汛情旱情发展变化。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防御充分准备,尽最大努力主动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要看到我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要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等“四个能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水利部门承担的新任务。
会议强调,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市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四水同治”,统筹开展“五水综改”,持续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水利规划谋划。系统分析研究我市城市水系防洪工程短板弱项,重新修编《焦作市城市防洪规划》。二是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坚决落实落细防汛金标准要求,压紧压实各级各环节责任,强化“五预”措施,坚持问题导向,跟踪落实整改,及早做足做好汛前隐患排查、水毁工程修复、预案修订完善、物资更新补充、防汛演练培训等各项备汛工作,确保防御措施跑赢水旱灾害。三是抓好重大工程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省涉焦作两大灌区大头落地,全面开工建设大沙河、山门河等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四是抓好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设沁河(丹河入沁口至沁河入黄口段)、群英水库为省级幸福河湖。五是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用水“双控”管理,启动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市(县)创建工作,完成南水北调水指标交易和供水工作。六是抓好民生水利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年度完成投资9亿元;持续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七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统领,建强组织堡垒,抓好队伍建设,锤炼过硬作风,奋力推动焦作水利高质量发展,为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孟州市、武陟县、温县、示范区等4家单位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