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1日
我市三个法庭入选河南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近日,省高级法院下发通知,命名全省首批50个“枫桥式人民法庭”,我市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温县法院北冷法庭、孟州市法院南庄法庭入选。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法院十分重视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工作,将人民法庭建设与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同频共振,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路径,发挥司法服务的前沿阵地和纽带桥梁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贡献力量。
许良法庭 以“三和”助推诉源治理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近年来,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在党建引领下,从“家和、人和、融合”三个方面出发,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强化诉源治理,高效审理家事和少审案件,为辖区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春风化雨为“家和”,全力促进社会治理和谐安定。许良法庭以“促进家庭稳定、维护家庭和谐、化解家庭纠纷”为目标,坚持“1+3+N”机制,通过建立村委会、司法所、“一庭两所”调解室三级调解网络,将调解重心前移,形成诉前、诉中、诉后调解的环形调解机制。同时,注重家风教育引导,通过激发当事人的道德情感,督促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并主动履行义务。
“枫桥经验”促“人和”,尽力落实各项便民举措。许良法庭将家事调解室与法院调解平台对接,形成“家事调解、出具法律文书、送达”一站式服务。构建“巡回审判点+以案说法”的审判模式,深入村居院落、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定期对辖区民调组织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利用专业化审判优势,选取多发性案件明确统一的裁判尺度,争取矛盾就地解决。深入村街、企业、社区走访,主动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广泛搜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生活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先后设立未成年人关护教育基地、留守儿童关爱站等,通过开展送法进校园、云课堂、模拟法庭等法治宣传活动,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齐抓共管求“融合”,奋力推进并强化诉源治理。许良法庭融合司法审判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全面建立“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主动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的协作配合,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做好化解工作。注重调研与审理相融合,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对几类典型家事案件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与辖区内案件多发乡镇共同研判家事纠纷化解方案,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建立反家暴联动机制,与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凝聚合力,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危险评估量表》,进行分级管理和干预,有效预防家庭暴力。
下一步,许良法庭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动力,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司法服务。
北冷法庭 绘就乡村新“枫”景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近年来,温县法院北冷法庭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党建引领,以“三零”创建为指引、“四治融合”为抓手,通过“无讼”村创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助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推进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北冷法庭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构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政治建队纵深发展方式,建立院领导联系法庭党支部制度、支部共建制度、主题党日交流制度和联络监督制度。
围绕“治未病”、保稳定,北冷法庭结合“无讼”村创建中“万人成讼率”不高于1%的创建指标,制定了《北冷法庭“无讼”村创建工作办法》,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三力齐发”,通过法官下沉入村、庭所联动、列席乡镇重大会议、实行《白皮书》制度等举措,切实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北冷法庭创设持续全程、覆盖全域、全员参与的“三全”多元解纷新模式,将辖区3个调解组织、6名专职调解员和2名驻庭调解员纳入法院调解平台注册认证,在法庭、乡镇矛盾调解中心、村庄设立调解员工作室,推广运用“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判后答疑+督促履行”的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辖区综治水平。
北冷法庭聚焦主责主业,树立“立审执”一体化理念和穿透式审判思维,提升干警办案和群众工作能力。实行“匠心工程”,开展“办好一件精品案、开好一个示范庭、撰写一篇调研文章”评比活动;每周跟踪核心指标指数,确保案件质效稳步提升;建立法庭公众开放日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普通群众走进法庭,零距离了解法庭工作;建立特定类型案件巡回审判制度,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
北冷法庭坚持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努力构建法庭版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网上立案、网上交费、跨域立案、网上保全等,打造了高清科技法庭,同步开庭、同步录像、电子签章、卷宗无纸化流转,设置了便民服务区和便民工作室,做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法庭特色文化品牌,激励干警守初心、担使命,倾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赢得“法官非官、北冷不冷”的赞誉。
南庄法庭 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守护者”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近年来,孟州市法院南庄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公正高效便捷化解各类民商事纠纷,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守护者”。
南庄法庭下辖的南庄镇桑坡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商销售,有电商网店1000余家,带动1万余人从事电商服务。但随着经济腾飞,桑坡村电商小镇产生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民间借贷纠纷等逐年增多。为此,南庄法庭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积极邀请南庄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桑坡村调解室共同参与纠纷化解。南庄法庭专门设立了“服务农村电商,推动乡村振兴”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接待来访群众,采用“四心”“四声”方法解决群众诉求。“四心”,即接待群众热心、为民办事诚心、接受询问虚心、答复问题耐心;“四声”,即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办事有回声、出门有送声。
同时,南庄法庭积极和南庄镇、化工镇政府对接,分别在南庄镇、化工镇政府建立诉讼服务室。联合南庄镇、化工镇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进行法治宣传,推进建设“一庭两所”机制,共同化解矛盾,并向南庄镇、化工镇政府发送司法建议,为地方党委决策提供司法支持。
南庄法庭坚持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利用基层力量,多方参与调解,共同化解矛盾。组织镇政府、各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在微信上建了“朋友圈”和“工作群”,推行法官进网格,直联各个村“两委”,夯实了网格化管理,在辖区48个村设置法官联络站,构建辖区多元解纷力量大格局,实现了基层多元解纷网络全覆盖。
南庄法庭建立了速裁快审机制,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开辟绿色通道,在立案、送达、开庭、调解、判决等每一个流程安排专人负责,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对简单的民间借贷、买卖合同案件,采用格式化、集约化审判和令状式、要素式裁判文书,审判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坚持公开审判和巡回审判,把庭审搬到乡村,以巡回审判为契机,开展“送法进村”,向群众宣讲法律法规,推动人民群众形成“办事找法、遇事找法”的行为自觉。
下一步,南庄法庭将继续为群众提供诉前调解、送法上门、巡回审判等“量身定制”的司法服务,努力实现各类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快速化解,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博爱县法院许良法庭。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南庄法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本报资料照片)
许良法庭对赡养案例进行回访。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北冷法庭开展巡回审判。 (本报资料照片)
温县法院北冷法庭。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
孟州市法院南庄法庭。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