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12日

热点关注〉〉〉

提前安排“身后事”体现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本报记者 朱颖江

近日,记者从市众信公证处获悉,到这里咨询遗产分配、立遗嘱等法律问题的人呈上升趋势。该公证处副主任王萍说,公民坦然面对“身后事”,提前立遗嘱是法治意识全面增强的具体体现。

遗嘱是保证家族财富顺利传承下去的重要手段。3月21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至2022年,60岁以下订立遗嘱的人群中,30~39岁年龄段人数的占比为29.74%。《白皮书》发布后,“立遗嘱”一词迅速冲上热搜,大家讨论有关遗嘱的法律问题,以及立遗嘱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网友“楠楠”说:立遗嘱说明我们对法律的认同、法律意识的增强,对于个人财产等事后安排有清晰的认知。我们承认生命是有限的,才能理性对待生命,提前安排“身后事”,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网友“60后”说,立好遗嘱,利人利己。老年人立遗嘱是为了解除家庭的后顾之忧,避免儿女亲人之间不必要的麻烦。提前交代“身后事”也是保护亲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身边不少朋友离开,看到他们付出一生守护的亲人却因遗产继承闹纠纷、打官司,甚至反目成仇的情形特别痛心。与其这样,不如提前安排“身后事”,运用具有法律效力的遗嘱来规范,以绝隐患。

网友“泉水”说,中年人、年轻人开始立遗嘱彰显了时代的进步,表明年轻一代有更豁达、更理性、更积极的生死观。当然,还要重视数字化时代年轻群体对于虚拟财产身后安排的诉求。无论如何,遗嘱人年轻化,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欣慰,各方对此都要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包容,由此才能助力社会变得更文明进步,也让人生少留遗憾。

网友“法律人”认为,群众法治意识增强最直接的体现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让大家清楚地意识到要活在当下,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如何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的利益?越来越越多的人提前立遗嘱,给亲情、爱情甚至是友情一个妥善、明确的交代。

王萍说,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其中继承编关于遗嘱的部分新增了打印、录像遗嘱两种法定的遗嘱形式。同时还新增了“见证人”规定、宽宥制度,并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而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这些变化让遗嘱形式更加多元,人们更加方便立遗嘱,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