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5日

故岭:3000年前古邘国的防洪堤坝

文旅专家在邘国故城考察。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本报记者 王龙卿

一条绵延长达2.5公里的人工防洪大坝堤,建在一片深2米至6米的鹅卵石地面上,经过几千年风雨,坚定地保护着邘国故城百姓不受洪水侵害。

这古老的堤坝是如何设计、建造的?设计者们又如何用鹅卵石为基建成即险又稳、高强度抗洪的堤坝呢?近日,记者来到沁阳市西向镇邘邰村进行探访。

邘邰村村干部陈光芒带着记者来到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邘国故城遗迹。他介绍,邘国故城北邻龙门河1000余米,河底高于邘邰村地面12米,邘邰古村处于低凹地。村中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曾告诉过他,邘邰村站在北山上朝下看就是一个凹地,站在南边七里桥村看还是凹地。龙门河的水涨,故岭就长,邘邰淹不着,旱不着,是块风水宝地。

邘国故城防洪大坝堤,俗称故岭。其位于邘邰村东,龙门石河西岸,北起太行山麓的红岭山脚,南至景明村西,全长2.5公里,经过校尉营村、西万村、邘邰村、景明村。由于历史久远,当地人称故岭。1971年9月25日,当时的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曾经对故岭进行了横截探沟式发掘。根据当时的发掘资料看,故岭夯土层厚4厘米至20厘米不等,夯窝直径4厘米至6厘米,其夯筑形态与邘城城墙中层(西周时期)一致。由此推断,该堤防的修筑年代至少应为西周。虽然体量相对较小,但修建年代比郑国渠和都江堰要早1200余年,可推测或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抗洪防汛工程之一。

故岭东侧为龙门石河,西南是邘国故城,邘国故城东城墙距故岭不足100米,故岭向南延伸至故城南部。龙门河源自太行山,夏天雨季,山洪暴发,汹涌的洪水顺龙门河谷直下,洪水夹带大量泥沙,常年滚动,流向无定。

邘国故城城下还有城,属仰韶文化,汉末废弃为墟。故岭,是为保护邘国故城不受洪水灾害的人工防水工程,年代应与古城的起源相吻合,现存高度2米至4.5米,宽度6米至12米,保存比较好。

村里流传有这样的传说:故岭是大禹的父亲鲧修建的。《山海经·海内经》原文: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滚)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昔者鲧违命令,杀之于羽山,化为黄龙,以入于羽渊,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大意为,洪水巨大,突然来临,无法禁止,侵害着人民的生命,鲧用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来填塞洪水,形成大坝,又窃用颛顼神秘土壤来塞洪水,而成弯曲大坝。颛顼大怒,命令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的郊野。鲧的尸身三年不腐,用一种宝刀划开肚皮,生出大禹。鲧变化成黄龙进入羽渊的深潭中,颛顼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命大禹以疏导沟渠的办法治理河流,把水引进河流,流入大海,平定九州水患。

从原文可以看出,鲧修筑了防洪大坝。面对洪水,面对受灾的人民,鲧只有就地取材,用鹅卵石与土混合堵塞洪水筑大坝。

故岭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堤防工程之一,它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