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4月25日

大战大考炼真金

——记市疾控中心流行病专家、流调组组长任东

本报记者 刘 靖

三年抗疫斗争,市疾控中心流行病专家、流调组组长任东身兼数职:时刻观察、摸清“敌情”,第一时间追踪病毒“源头”;对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及时为指挥部提供精准“情报”……面对汹涌疫情,“疾控人”的初心使命指引着他,带领团队在大战大考中书写奉献与担当。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艰难,更彰初心。三年间,任东带领他的团队,以对疫情防控“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诠释健康卫士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任东作为流调溯源和研判专家,面对复杂紧急且感染源来源不明的病例,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开展流调,抽丝剥茧捋清每个病例的行程轨迹和关系脉络,通宵召集流调小组分析讨论,迅速理清流调工作思路,明确突破方向。

任东注重总结提升,他带领团队与公安部门完善提升流调模式,建立具有焦作特色的黄金24小时流调处置战法,在全市推广。他还编印了培训手册,并组织开展专项实战演练。三年间,该处置战法在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东是个多面手,既是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防控组组长,也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流调溯源、研判分析、区域协查、应急处置专班骨干。他站位防控全局,精准风险研判,起草制订技术方案,当好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参谋助手。

研判分析专班被誉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C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我要对我市、我省乃至全国、全球的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做到日分析、日研判、日报告,第一时间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疫情防控决策建议。”任东说。

这些事情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任东总是手机不离手,在疫情防控重要节点,他多方获取周边疫情发生地的疫情信息,及时对我市面临的输入风险作出专业性分析研判,并上报指挥部办公室,为我市及时调整防控措施,向公众发出提醒提供重要依据。

2022年3月18日5时,任东接到修武县疫情报告,在某学校例行核酸筛查时发现两例阳性。他立即赶赴中心,发出流调组紧急集结命令,10分钟内陆续派出5支流调队赶赴修武县疫情发生现场。

3月18日至20日,为理顺现场流调体系和工作机制,他连续三天两夜没合眼。面对他的“拼”,身边的公安干警对他敬佩不已,竖起了大拇指夸赞。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为了及时扑灭疫情,任东发挥疾控专家的独特作用,加强现场沟通协同和技术指导,在流调实战现场很快实现公安与疾控流调队伍深入融合和编组,流调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在流调溯源上快速查清疫情源头、查清传播链条、准确判定密接和次密接,做到了“圈住、封死、捞干、扑灭”一气呵成。

3月底,距疫情过去10天,任东带领疾控专业流调队伍,以高效精准的流调溯源和专家研判,实现一周内阻断社区传播实现社会面清零、一个潜伏期内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的工作目标立下卓越战功。

下半年,武陟、博爱、温县、示范区等地相继发生疫情,任东一次次组织流调防控人员赶赴现场,日夜奋战,每天常常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由于劳累,他突然出现严重耳鸣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面对“鏖战”,他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三年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任东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默默付出,经常整月都顾不上照顾和看望年迈多病的老母亲。面对工作,再苦再累,他从不说一句、喊一声。在疫情现场和流调团队面前,他始终勇毅前行,成为全市疾控流调队伍专业技术的引领者、主心骨。

三年间,任东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办公室成了他第二个家。即便是屈指可数的几次回家,也是在后半夜。然而,在接到市疾控中心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时,他立即起身出门,留给妻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需要我,马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