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1日

济世仁心 护佑健康

——记第三届“河南省名中医”获得者、市中医院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一区主任陈百顺

陈百顺在为患者检查。

陈百顺在询问患者病情。

(市中医院提供)

阅读提示

他是一个把《伤寒论》读懂、用活的人,通过巧妙化裁,将半夏泻心汤衍化出8种泻心汤,并运用此方治愈了很多患者。他所开出的一些治疗胃肠道疑难杂症的药方,被一些患者争相珍藏。经过近40年的临床实践,他研究出以柴胡剂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利用柴胡剂的“类激素”作用,防止激素药停用过程中出现反跳现象。他效法朱良春大师的“单刃剑方”治疗消化道肿瘤,效果颇为显著,使患者长期带瘤存活率得以提高。正是因为其医术高明,每天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日门诊量最高可达百余人,年门诊量平均在16000人次以上。他,就是市中医院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一区主任陈百顺。

日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公布第三届“河南省名中医”评选结果,其中陈百顺榜上有名,是我市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医师。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精研伤寒 济世惠民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历代医家必读必研之书,但能从头到尾把《伤寒论》讲下来的人不多。从医近40年来,陈百顺不知翻烂了多少本《伤寒论》,在他家里、办公室以及车里,到处都有《伤寒论》,而且不同版本他全都有。一有时间,他就会苦读精研,掘济世良方。他说,一部《伤寒论》就像太极拳架,没有教你如何攻防各种招式,但是应对之法尽在其中。

自2010年起,陈百顺就带领科室人员共同学习《伤寒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一日一记账,一月一总结,用10余年时间将《伤寒论》研习3遍。陈百顺说,临床医生研读《伤寒论》的目的主要为了提高疗效,要把《伤寒论》当成病案来分析,同时在临床上要把每一个病案当成《伤寒论》来解读。

在该科病区走廊,至今还贴着一张其科室研习《伤寒论》的漫画:陈百顺手捧《伤寒论》,结合临床逐一讲解,科室医生神情专注集中学习。

近年来,他使用中医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名闻遐迩。半夏泻心汤系医圣张仲景所创,为治疗寒热错杂、痰气互结所致的呕而肠鸣心下痞的主方。不过,在诊断用药上,陈百顺尊古而不囿于古,处处灵活运用古人的经典验方。如今,陈百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巧妙化裁,将半夏泻心汤衍化出8种泻心汤,并运用此方治愈了很多脾胃病患者。

对疾病的处理上,他始终遵循“天人相应”的辨证规律,坚守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诊病用药。来自武陟县大丰镇的王姓兄妹,两人均因肠胃不舒服前来就诊。在陈百顺的诊断下,兄妹俩都被诊断为糜烂性胃炎。针对他们的病情,陈百顺均采用了半夏泻心汤这一中医经方进行医治。由于兄妹俩的症状有所不同,陈百顺将半夏泻心汤进行加减调整后,分别开出不一样的药方,让他们的治疗更有针对性。

擅于运用经典,理论联系实际。陈百顺总结出以“和解法”和“平衡法”治疗肝胆脾胃病,以“和解少阳,调理气机”治肝胆,以“升脾降胃,顺应生理”理脾胃。陈百顺曾接诊过一位胃酸患者,因吃柿子过量在胃里形成一个鸡蛋大小的结石。由于结石太大,我市一家医院医生建议这位患者到省级医院做手术。因害怕做手术,这位患者便寻求中医为自己治疗。陈百顺仅为患者开了3天的中药,患者就将鸡蛋大小的结石排泄出来。事后,这位患者还专门拿来这块结石,让该科的医护人员看。

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方面,他独树一帜,不采取所谓抗肿瘤药物,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指导下,效法以朱良春大师的“单刃剑方”,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入手,并建立“扶正微信群”,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肿瘤和提高正气克瘤保健的方法,目前该群已有近200人,充分验证了中医治疗疑难病的疗效。

德术双馨 名冠怀川

陈百顺行医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诊治时非常慎重,开方时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尽量用普通的药,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正是这种亲民、近民、爱民的风格,让他深受爱戴,求诊者无数。

每天早上,陈百顺未到诊室,走廊里就已站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每逢陈百顺坐诊,就诊的患者常常“一号难求”。

尽管就诊的患者很多,他还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遇到患者不懂的地方,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画一些图形,形象地向患者进行解释,让患者弄清自己的病情。对开出的每一张中药处方,他都会深思熟虑,反复酝酿,不开大处方,力求疗效更好。对于能用食疗解决的问题,他绝不开中药进行医治。一位家住博爱县的胃癌患者郜先生做完手术7年后找其医治,陈百顺详细了解其病情后,没有给患者开药,而是建议患者用地里长的猫眼草泡水喝就行。郜先生按照陈百顺所教的方法进行医治,身体恢复得很不错。事后,郜先生先后介绍20多位癌症患者找陈百顺医治。

“其实,癌症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思想压力大而压垮身体的,在我看来,对于癌症患者,首先开的处方就是解压。我之所以没有给这位患者开药,就是为了减轻他的思想压力,同时减轻他的经济负担。”陈百顺说。

多年来,陈百顺定期到武陟县三阳乡卫生院坐诊,经他治疗的患者不计其数,同时他还把中医治未病和整体治疗、养生保健等理念传到千家万户,使老百姓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肝胆脾胃学科带头人,为弘扬中医精髓,他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自己从医数十年的临床心得,做好中医文化的传承人,做好年轻医生的传帮带工作。如今,他已为医院先后培养2名科主任、4名学术继承人、5名业务骨干,同时使肝胆脾胃科不断发展壮大,由1个病区发展至3个病区,同时还牵头开展消化内镜新业务和新技术,填补医院消化内镜技术空白,胃肠镜三四级手术量日益增加,202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改善医疗服务先进科室”。

勇担责任 奋勇抗疫

作为一名年近六旬的中医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百顺积极响应焦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号召,勇担疫情防控之责,积极履行焦作市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技术指导组组长的职责,结合焦作气候地域特点和多年工作经验,牵头制定“焦作市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指导方”,并在全市推广使用,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率。

“对于这种烈性传染病,中医称为疫病。中医药治疗传染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在和疫病的斗争中,对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证候特点、传变转归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和总结。”陈百顺说,“中医药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不是为了杀死病毒,而是通过调节患者的体质状态从而治愈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正邪关系,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体温,减轻咽痒、咳嗽等症状,改善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有利于战胜疾病和促进患者体力快速恢复。”

作为焦作市中医院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疫情防控期间,他多次深夜赶到医院,参与疑似病例的会诊和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此同时,他积极帮助定点医院为确诊病例把脉问诊,降低重症发生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2022年焦作市第六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他以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出席发布会,并向公众解答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科普知识。

去年年底,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激增,他拖着高烧的身体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首个打破专业壁垒,积极收治重症患者,率先在全市新冠重症救治中使用中医药,牵头制订《新冠重症患者中医治疗方案》。在他的精心救治下,多名重症患者康复出院。在做好本科室救治工作的同时,他还为康复科等非专业科室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确保每个重症患者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救治,保证了该院重症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对患者“百依百顺”,这是陈百顺一直不变的态度。他坦言,只要还有余力,他还将在岗位上为更多患者服务。“对我而言,再大的荣誉都不及做好百姓的医生更有价值。”陈百顺说。

大医精诚,诚如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