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8日

开辟新赛道 激发新动能

——我市工业企业“专精特新”解读

本报记者 孙国利

焦作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位置,聚焦产业转型再造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勇闯“华山一条路”,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以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战略为牵引,聚焦特色产业、核心企业,集聚资源要素,焦作加快培育一批发展态势好、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能力突出的骨干龙头企业。

焦作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演绎了精彩“变脸”,龙佰集团、多氟多、中原内配、风神轮胎、和兴化工、鑫诚集团……一批批高大上的工业产品从这里走向国际,向国际行业巨头叫板。

“专精特新”是国家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小而强”“小而优”企业,申报对象为经认定的省级“隐形冠军”企业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或其他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大力引导企业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发展道路,培育了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

目前,我市83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4,超年度任务13家。截至目前,我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5家,位居全省第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位居全省第5;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位居全省第6。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创新领先的无机氟新材料企业,多氟多自主开发完成的“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解决了锂电池核心材料的“卡脖子”难题,六氟磷酸锂产销量位居全球第1。多氟多承担的“低品位氟硅资源制备电子级氢氟酸精馏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项目。世界级,中国造。多氟多电子信息材料“电子级氢氟酸”挺进全球高端半导体制造供应链体系。

龙佰集团钛白粉产销量位居亚洲第1、全球第2,大型氟腾氯化技术,全国唯一。由龙佰集团建立的中国首条航空转子级海绵钛生产线,为中国航空航天潜海等高端制造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基础和保障。运用50多年生产乙炔黑经验,和兴化工自主研发锂离子电池专用高导电炭黑,成功打破日本垄断,填补国内项目空白,产能位居国内第1、世界第2,全球、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和32%。鑫诚集团立足主业、转型升级、提升效益,不断做大做强,发展为国内耐材行业的巨无霸。

日前,全球最大的风神轮胎子午工程巨胎59/80R63“巨无霸”在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基地成功下线,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风神巨胎3年登顶“8848”攻关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此次成功下线的“巨无霸”,系风神轮胎自主研发生产,直径超4米,重量近6吨,主要用于400吨左右的巨型矿用自卸车。该产品采用了先进的轮胎研发技术,通过有限元仿真技术、低生热配方设计及带束层结构、特有的散热设计及平衡硫化技术,实现了轮胎在低生热、高里程、超耐磨、耐切割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自开展项目攻关以来,该公司攻克3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专利和专有技术累计超过20项。

深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坚持科研创新、迭代创新,攻克10多项共性关键技术的强耐新材已走过10个春秋,研发出多项涉及墙材、地坪、装配式建筑等建材领域的尖端绿色新型产品,成功填补国际国内行业空白,形成“石膏粉生产装备、石膏砂浆技术、销售服务体系、施工配套体系”的产业链闭环体系。

大地合金、富莱格等新材料企业异军突起,飞孟金刚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砂轮用金刚石磨料生产基地,国际市场占有率达60%。未来,我市将重点发展超硬材料、特种合金材料、3D打印等产业。

创新是焦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焦作坚持强化创新理念,逢会必讲创新,强化“不创新必退”的危机意识,创新已经从党委、政府的要求变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内化为焦作工业的“文化基因”。焦作坚持以创新开新路,致力于破解“卡脖子”难题。迄今为止,焦作有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去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省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先后揭牌,焦作国家高新区入选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

焦作与工业密不可分,工业是焦作的“城市基因”,也是焦作的立市之本。工业兴则焦作兴,工业强则焦作强。作为曾经的著名煤城,焦作有过为全国输送3亿吨优质无烟煤的贡献,也有资源枯竭的困境;作为老工业基地,有过费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的盛赞,也有发展进入瓶颈、增长持续放缓的低迷。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发展革故鼎新,焦作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鲜明、产业链不强、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行业、企业陷入困境,以致经济发展速度逐步趋缓。

转型示范,绝非易事,需要思路上有大突破,产业结构上有大调整,企业创新也要再发力。

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焦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核心位置,当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优生优待,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在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上不断发力。

在一定的经济状况和市场发展水平之下,受需求、资源、技术和产品价值的限制,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一个区域,都会出现增长的极限,经历转型的阵痛。

经济转型,要义在“转”。一个“转”字重千钧:不转,没出路;不转,难发展。这个“转”,不是抛弃,而是扬弃。“转”,就是把原来的基础打得更牢,把固有的特色转得更突出,把发展的优势转得更明显,进而闪转腾挪,实现华丽转身。

焦作在市级层面成立市科创委,在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谋划部署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组建了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比例超过60.01%。

焦作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3个千亿级、5个500亿级、6个100亿级的“356”特色产业体系,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特色产业链入选河南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位居全省第4。

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如今,焦作的宏图大业这“百里之路”,到了“九十里”处才算是走了一半,愈是接近成功,愈是感觉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唯有认真对待、持续创新,除此别无他途。

如何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培育一批创新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攻关一批关键技术,招引一批创新人才……焦作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焦作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如何再造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工程、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工程、数字化赋智赋能工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换道领跑,争当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焦作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编制“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推广云招商云签约,探索基金招商、委托招商、“人才+项目+产业”招商等新模式,积极参加服贸会、进博会等重要经贸活动。

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科学院牵线搭桥作用,焦作着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围绕企业最紧迫的技术创新问题和项目需求,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搭建平台,促进一批重点项目合作。

支持企业全面推进工艺现代化和绿色低碳化,确保386个“四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85亿元以上,确保实现技术改造增速不低于30%、占工业投资比重不少于27%的年度目标。

产业转型靠拼,要有拼的精神、拼的措施、拼的干劲。在焦作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务必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打起十分精神,铆足浑身干劲,夙兴夜寐紧抓发展的命门,牵紧项目建设“牛鼻子”,奋力拼搏,赢得发展的新天地,在工业产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建设的征途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