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5月19日

坚守护理一线 践行党员初心

编者按

护理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救死扶伤、守护健康的神圣职责。

在这支队伍中有一群党员先锋,时刻践行初心,争当表率。她们或智慧管理,带领团队蓬勃发展;或精于业务,展现匠心与仁爱精神;或予人温暖,让患者如沐春风,虽有病痛仍感暖心与温情。

本期《焦作党建》聚焦我市护理队伍中的优秀党员身影,讲述她们在护理专业技术、管理艺术、爱心仁术等方面的优秀事迹。对她们的无私奉献、真诚守护表达真挚的敬意!

李 彤 用真心真情护卫安康

本报记者 冯新瑞

从事护理工作20多年,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彤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默默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诠释着一位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

由于表现优异,李彤2020年被评为“焦作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被河南理工大学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2023年被焦作市卫健委评为“护理管理先进个人”,2022年、2023年被焦作市护理学会评为“优秀护理管理者”。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彤注重加强自我学习,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升华思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关键时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走进发热门诊隔离区、河南省肿瘤医院隔离点等。面对高强度工作,她始终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护理工作平凡而辛苦,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20多年来,李彤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护理技术、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患者减轻痛苦,赢得安康。利用工作之余,她先后自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等,不断钻研现代护理管理理论,丰富自己管理知识。同时,还利用外出学习、开会等时机,积极向优秀老师请教,并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升华认知,提升素养。

身为护理部副主任,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李彤积极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强化护理人员急危重症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全面提升护理队伍素质。李彤守着信念和初心、持着执着和爱心,时刻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始于细微,见于平凡,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刘艳华 在护理岗位书写大爱

本报记者 冯新瑞

2000年参加工作,拥有14年党龄,2007年刘艳华开始任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护士长。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名共产党员,23年来,刘艳华在传染病护理工作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她常常舍小家为大家,身披白色战袍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在隔离病房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刘艳华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赞誉,赢得了医院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由于表现优异,她先后获得“焦作市优秀护理管理者”“焦作市优秀青年标兵”“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今年,她还获得“‘出彩河南人’第七届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刘艳华所在科室负责艾滋病患者的救治工作,经过多年和艾滋病患者的接触,她深深体会到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和世俗偏见带来的双重折磨。工作中,她尽己所能关爱艾滋病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曾经,有一位感染艾滋病皮肤严重过敏的患者,全身长满水泡,口腔溃烂、大量渗液,身体散发着很浓的异味。家属怕被传染甚至不愿意陪护,打算放弃治疗,病人也因疼痛剧烈,有自杀倾向。在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后,刘艳华每天用近3个小时为患者清洗、涂药、翻身、注射,多次利用下班时间与病人沟通谈心。经过20多天的精心照料,患者的皮肤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上病痛的消失,也打消了其自杀的念头。患者出院时,眼含热泪拉着刘艳华的手说:“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在护理岗位上书写着简单而又平凡的爱。刘艳华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把所有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护理事业。”

王 莉 默默耕耘的白衣天使

本报记者 杜挺勇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王莉,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她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党员使命,工作中严以律己、恪尽职守、求真务实、无私奉献。

多年来,她带领该院护理团队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以科学管理强内涵,以核心制度保质量,以优质服务提形象,以科研创新促发展,不断推动护理工作持续向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高效发展。

工作中,王莉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病人”放在首位。在病房、门诊,每天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查看工作流程、检查护理质量、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将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和拓展,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责任助产等护理模式;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建立“家庭医护”平台大力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护士走入社区和家庭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

王莉还把护理质量和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她坚持使用品管圈、清单式管理、6S管理等管理工具,根据工作情况,修订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认真落实护理三级质控,成立静脉治疗、中医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科学组;不断提升专科护理质量内涵,开展“临床护理带教技能比赛”“护理技能操作竞赛”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护理人员全面、健康发展。

王莉一直坚持护理高质量发展创新理念,带领护理团队勇于拼搏、敢于突破,在护理技能竞赛、科研创新、健康科普等方面均取得骄人的成绩。

近年来,该院护理人员连续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王莉也先后获得“焦作市三八红旗手”“焦作市医政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孟明哲 护理岗位柔肩挑重担

本报记者 杜挺勇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8年,其中重症监护就有24年。作为一名党员,焦作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孟明哲,在护理岗位上不忘初心,时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一切为病人”为出发点,勇挑重担、奉献担当,作出了突出贡献。

1995年来到焦作市人民医院,孟明哲主动选择到护理任务最繁重的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的重症护理工作,造就了扎实过硬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她带领全院重症护士开展床旁徒手盲插留置鼻肠管技术、制定俯卧位通气患者护理常规、探索机械通气序贯治疗面部防压疮技术等新技术。由于成绩优异,2018年她率先获得肠内营养置管专科护士证书、创面治疗师证书,成为焦作市护理重症监护专业的领头人。

由于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等,孟明哲还被推荐担任国家重症监护专家库成员、河南省重症监护护理分会常务委员、焦作市重症监护分会主任委员,开展全市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及考核工作,积极推动全市重症护理精细化管理。

由于业务能力出众,2020年2月,孟明哲还担任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的副组长。援鄂期间,她组建医疗队第一支呼吸康复治疗团队和心理干预团队,同时负责医疗队135名队员的感染防护工作,最终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零事故零伤亡”目标。

2020年调任护理部副主任后,孟明哲开始负责该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她根据不同专科制定并完善相关专业质量评价标准28项,开展护理质量专项改进项目,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新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近年来,孟明哲先后获得“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抗疫最美家庭”等称号。

郑文红 护理岗上初心永不改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沁阳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郑文红,从事护理工作已30年。

郑文红说,在医护领域她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然而,就是这样平凡的“一滴水”,永远不乏工作激情,始终保持勤奋的态度,翻腾起了最美浪花。

1993年来到沁阳市中医院后,郑文红一直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2009年成为一名党员后,她更是要求自己时刻起到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兢兢业业、廉洁自律。

郑文红始终认为护士是能让病人微笑的职业,只要病人有需要,都会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当看到患者脸上重现了笑容、看到焦虑急躁的家属稳定了情绪,也是郑文红最欣慰和自豪的时刻。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工作多、任务重,且存在风险。日常工作中,郑文红是标杆和榜样,白天工作晚上备班,随叫随到。2022年10月1日23时许,睡梦中的她被手机铃声忽然惊醒。急诊科接诊一位口服农药的中毒患者,需要立即洗胃。郑文红立即出门打车直奔医院,协同值班人员参与抢救、治疗、护理,直至次日凌晨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这样的情况,在郑文红身上经常发生。最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的坚守中,面对琐碎的工作,她将护理职业的高标准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从来没有改变。

在带领科室人员抢救危重病人时,她总是守护在病人身边寸步不离,为他们擦拭血迹、送上热水、整理衣服,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以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以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

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选择,所以无悔。郑文红是勇敢的逆行者,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用实际行动将南丁格尔精神发扬光大。

王 艳 拼搏竞进一心为患者

本报记者 杜挺勇

焦作市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王艳,20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中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管理思路清晰。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焦作市优秀护理管理者”和市人民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党员”等。

王艳时刻按照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患者生命”为己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她平时坚持参加专科护理查房、晨会交接班、23个科室的质控督导等,总结学习内容,不断反思改进,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王艳还特别注重人文精神,尽量减轻患者心里的痛。从2004年进入该院以来,王艳先后在泌尿内科、血液内科、全科医学科、护理部工作,深刻感受到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压力等。

多年前,王艳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组织的叙事医学高峰论坛。之后,她坚持探索叙事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并创立了叙事学组。王艳利用下班时间带领同事学习叙事护理百天微课等课程,并学以致用,针对临床出现急性焦虑及疾病困惑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关注患者疾病背后的故事,让患者深刻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心和用心。今年,她带领学组核心人员又开设了叙事心理咨询门诊,针对青少年的情绪及压力进行疏导,得到一致好评。

做好质控督导,为医院质量护航,也是王艳的工作亮点。她坚持“一切为了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宗旨,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进行多方位分析,采取个体化的改进措施,持续追踪落实情况,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及高效护理,为提升护理质量持续努力。

刘艳华 无影灯下生命守护者

本报记者 杜挺勇

在焦煤中央医院,提起手术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刘艳华,不少同事和患者都会忍不住夸赞。从事护理工作3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刘艳华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由于表现优异,她先后获得“焦作市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护理技能竞赛优秀教练”等称号。还先后获得医院首届健康教育视频三等奖、第二届健康教育视频大赛二等奖、“磁性管理 与爱同行”PPT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作为一名党员,除了按时参加支部学习,刘艳华每天还坚持利用学习强国APP等了解时事、党建知识等。她甘心奉献,每天上班都是最早来科室,下午下班时间永远不确定,无论加班多久,总是兢兢业业,尽心完成工作。

作为科室护理人员的领路人,刘艳华知道“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危重病人抢救等工作中,她一次次带领大家迎难而上,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平时工作繁忙的她,还承担着该院重点部门质控组组长的重担,经常需要带领组员对重点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导。

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刘艳华最让人敬佩的是有一颗永远积极探索的进取心。她在该院范围内率先通过PPT形式开展业务学习,通过“比、学、赶、超”,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制定并实施严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护士内驱力,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安全、高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刘艳华还率先开展了手术室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制作图文并茂的术前访视手册及术前宣教视频、实施全方位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多项创新措施,彰显护理人文关怀,力争做手术患者合格的、有温度的“生命守护者”。

邢真真 做有温度的优秀护士

本报通讯员 陈国锋

焦作市中医院普外科二区护士长邢真真,201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10余年来,她多次被评为医院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等。

工作中,邢真真特别善于学习钻研。刚参加工作时,护理技术和经验不足,她不仅主动从书本上学习大量相关知识,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护士请教,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胜任繁重的护理工作。

在患者眼中,邢真真不仅护理水平高,还特别有耐心、爱心。关键时刻,她总能通过积极引导让患者配合治疗。有一次,她为一位身患肝癌的中年男性患者做治疗时,对方极度不配合、说话也很难听,家属十分无奈。邢真真没有一句埋怨,开始大量查阅相关癌症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以及护理方法和沟通技巧,并学以致用。之后,邢真真更加用心跟患者交流,让患者态度转变,并十分感激她。

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长,在工作中,邢真真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五多一少”,即“多下去、多看、多干、多说、多管、少责备”。她带领科室护士学习护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2022年9月,邢真真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进修回来后,她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实际工作中。

关键时刻,邢真真还特别有担当。2022年12月,由于特殊情况,该院日最高住院人数达到新高,护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邢真真正值孕期,但她以身作则,坚守工作岗位,带领科室护理人员克服困难,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我们的职业很特殊,面对的是生命,抚慰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感动。”邢真真说,她会在护理的道路上不断进取,用心护理好每一位患者,把温暖播种在患者心间。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杜挺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