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07日
龙源街道龙源村
走访聚民意 会商解难题
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通讯员王悦)排水修路,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是好事,但难免会遇到麻烦。如何把好事办好?今年年初以来,武陟县龙源街道龙源村用干部“走下去”代替群众“跑上来”,问“症”于民,问政于民,听民声聚民意,会商解难题。眼下,村内东街、崔庄大街、学生巷等主要道路正在有序施工中。
龙源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多年来,村内巷道因车流量大、重车碾压等原因导致严重损坏,每逢下雨村民出行尤其困难。为解决村民的出行问题,增强百姓幸福感,该村“两委”干部多次召开碰头会,走街串巷勘测路况,并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通过群众集资、村内配套等方式,对街道、田间路等全部进行整修硬化。村内党员、“两委”干部积极入户动员村民配合做好道路规划、维修工作,将前期准备工作做足做细,以保证后期修路工程顺利实施。
得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后,该村党支部书记常新垒带领村“两委”干部齐上阵,分片包区跟踪指导修路工作。大部分村民高度配合,主动、无偿地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障碍物。
“在修路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件让干部十分头疼的事情。”常新垒说。原来,村北街胡同由于道路窄及排水口方向等原因,无法大刀阔斧地进行修缮。本着民主自愿的原则,常新垒召集北街胡同12户村民,搬着小板凳在胡同口座谈。
“既然动工了看看能不能把排水口改到东边。”“真不中就把俺家花池砸了扩宽道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想法。经过长达2个小时的座谈,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将排水口改到道路东侧,同时对自家门前花池、菜地等进行清理。就此,北街胡同的各种难题在大家的会商中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