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6月15日
市人民医院成功为耄耋老人 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创伤显微骨科专家团队为一位年近百岁的患者实施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很容易导致摔倒,而老年人摔倒后,最常发生的就是髋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分为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老年人一旦发生髋关节骨折,由于本身骨质疏松及身体基础情况较差,整个身体机能退化,如果保守治疗,由于老年人恢复较慢,再加上需要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肺部感染、褥疮、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最终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非手术治疗一年内死亡率达50%左右,所以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
据介绍,这位患者今年98岁,一个多月前,老人不慎摔倒在地,导致股骨颈骨折,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治。由于患者年龄大,医生建议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看着病床上老人日渐萎靡的精神和每况愈下的身体,儿女非常焦急,最后决定转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该院创伤显微骨科接诊后,主任徐世保首先安排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检查,然后依托医院骨科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组织心内、麻醉、血液、重症等相关科室专家对老人进行联合会诊,决定为其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同时,经过反复讨论,又为老人制订了周密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案及应急预案,尽可能把这次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术中,由于准备充分和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创伤显微骨科专家团队顺利地为老人实施了手术。术后,该科医护团队密切监护老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变化,每日精心为老人进行身体护理和康复治疗。术后3天,老人便能下床活动,爽朗的笑声不时在病房响起。
徐世保表示,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位列第四位的常见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由于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老年人一旦得了骨质疏松症,不但会出现腰背疼痛,还会引起病理性骨折。而发生骨折后,许多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恢复起来又非常缓慢。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及时客观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严防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另外,随着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老年人骨折手术的效果越来越好,发生术后并发症风险的概率也越来越低。因此,如果老年人发生骨折,只要身体允许,无论年纪多大,都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以便缩短老年人的卧床时间,最大程度避免因长期卧床引发的褥疮、便秘、消瘦、尿路感染、肌肉萎缩等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