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01日

要“舍得”才“赢得”

——看武陟县小董乡乔庄村的教育观

本报记者 董柏生

本报通讯员 张伟伟 王润泽

每年四季给教师配发工装,给学生配发校服;教职工是荣誉村民,与本村村民享有同样的福利和待遇;每月给学校食堂补助1500元生活费,节假日会餐征询教师对学校和村里的意见建议……

哪个地方如此重视教育?

武陟县小董乡乔庄村!

乔庄村地处武陟、温县、博爱三县交界,这个不占天时、地利、资源的偏僻小村,却是一个“插根钢筋都能发芽”的热土。“一村一品”、殡葬改革、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新农合和小额保险收缴等各项工作在小董乡甚至武陟县都名列前茅,重视教育的程度当然也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村的教育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也经历了波折。”乔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连喜说,前些年,受撤校并点、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乔庄小学举步维艰,到2021年初,全校只剩下三个年级,16名学生,几名教师也“无心恋战”,群众有怨言,干部无颜面。

“学校衰败相当于家道中落,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学校‘毁’在我们手里。”痛定思痛,乔庄村党员干部集体发声,“留住学生才能留住教师,教师安心才能用心教好学生,重视教育要落实在行动上。”

2021年,借助武陟县教体局开展的“大手拉小手”一体化办学东风,乔庄小学与小董学校结对,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村里也积极修缮学校的操场、围墙等基础设施,为教师宿舍配备3台空调。同时,村委与学校共同做好宣传工作,当年暑期开学,一年级新招收学生就达到了21名。

其他工作都先进,支持教育也不能落后。从2021年开始,村里作出惊人举动:在延续多年的奖励考上县一中学生、考上大学学生的基础上,每年四季给小学教师发工装,给在校学生发四季校服,不论是本村还是外村的;每月给学校食堂补助1500元生活费,改善就餐环境,提高教职工生活标准;教职工与本村村民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乡里统考,取得前三名的年级,村里都有不同金额的奖励,就连村里民办幼儿园的教职工也与小学教师一样享有村里的待遇。据了解,现在乔庄村每年对村办小学的投入超过10万元,对民办幼儿园的补贴也在2万元以上。

感受到被尊重、有尊严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短短两年时间,乔庄小学就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职的10名年轻教师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高级教师4名,实现了一年级到六年级完全教育,在校学生80多名。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五年级数学、英语和语文一直保持全乡前两名,三年级英语、语文也名列前茅。

感恩于村里的支持,学校也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融入村里的“五星”支部创建、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学生上下学背感恩诗词,培养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要求学生每天帮家长做一件家务,上下学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看到了村里支持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武陟县教育部门为乔庄小学实施了“班班通”工程,今年又投资110余万元,为学校新建了一个餐宿一体楼,基本能满足在校学生周托,秋季开学即可投入使用。

“以前是想办法不来或者想办法调走,现在是来了都不想走。走或留,不在学校偏不偏远,而在于是否受到尊重和自身价值的体现。”小董小学兼乔庄小学校长孙玉明坦言。

村里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仅赢得了上级的支持和教师的倾情奉献,也赢得了民心,必将赢得未来。张连喜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如果不能从小培养一批对家乡有感情、在家乡有伙伴的学生,他们长大了怎么会有回报家乡的情怀?本土人才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