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17日
焦作市中医院
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能
赵金岭:矢志岐黄济苍生
本报记者 朱传胜
赵金岭
他一心向医,矢志岐黄,善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症,处方以“药简、价廉、效显”远近闻名。他广拜名师,勤于临证、精研医术,探索中医治病之奥妙,用精湛医术回报家乡父老。他,就是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赵金岭。
“步入医门数十年,至今已成栋梁才。虔诚求学立大志,程门立雪再加鞭。”这是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毛德西教授在收徒仪式上对拜入师门的赵金岭写的训词。毛德西经方辨治冠心病闻名全国,是赵金岭仰慕的中医前辈。此次赵金岭正式拜毛德西为师,遂得其愿。此前,他曾拜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为师;到南阳仲景书院进修培训两年,经过百余名国医大师和经方名家的悉心传授,期满合格后被授予“仲景国医传人”称号。
作为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我市唯一培养对象、焦作市中青年名中医,赵金岭从医以来一直尊崇张仲景之学而倡导经方、热爱经方。为此,他多次参加中医“比武”,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医知识竞赛一等奖、河南省中医临床医生知识竞赛三等奖、焦作市急救技术大比武三等奖等荣誉。
“我是一个从太行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自小就知道山里的百姓看病比较难,经常小病扛、大病拖。”赵金岭说,“我之所以倡导、学习经方,是因为经方药味精炼,常常三五味药、七八味药即可成方,能够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甚至不花钱也能治好病。”中国中医药信息促进会经方分会心肾协作组主任委员、省方剂学会常务委员、焦作市经方学会副主任委员……一连串的头衔,印证赵金岭在中医经方领域的成就与地位。
一位老年患者因多支血管病变十分严重,没有办法放支架,而患者又不愿意接受外科搭桥手术。赵金岭接诊后,运用经方让患者恢复健康。在临床中,他还善于运用经方诊治头晕、心慌、胸痛、水肿、咳嗽、顽固性便秘、失眠等疑难杂症。
心血管病瞬息万变,患者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为了汲取西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优势,他曾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郑大一附院、郑大二附院进修学习,在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金岭说,西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举世瞩目。但是,西医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缺陷。比如,部分顽固性心率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单用西药难以纠正,一些西药的毒副作用和昂贵的治疗费用让患者难以承受,生活保健方面更是一大弱项。,这些恰恰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中西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他多年来一直恪守并时时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赵金岭深知,中医博大精深,唯有刻苦钻研,与时俱进,拥有精湛的医术,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才能在自己已知的领域给予患者最大的帮助。
王洪涛:对患者认真负责的好医生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王洪涛
认真,认真,再认真!这是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就是凭着这股认真劲,他扛起了祖国传统医学防治癌症的重任;就是凭着这股认真劲,他荣获了焦作市技术能手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市中医院肿瘤风湿血液科主任王洪涛。
“医疗工作事关人命,来不得一点的马虎和疏忽,只有认真,才能把医疗工作做好。”王洪涛不仅这样说,而且还经常对科室医生反复地讲:仪器设备检查不能取代医生仔细的体格检查。对于每个新进医生,他更是再三强调:认真的态度,是医生成功的基础。
王洪涛之所以如此认真,是其在当实习医生时的一件事触动了他:他实习时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疑难病症患者,后邀请一知名主任医师前来会诊。这名主任医师在会诊时,对患者的病史问的非常详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体格检查也是从头到脚,不放过每一个部位。最终,这名主任医师查出了科室医生不在意的阳性体征,也给出了指导意见,最终验证其治疗效果非常好。
“那个病案,我当时就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保留至今。”王洪涛如是说,自此,他无论是在临床还是在门诊,工作中他都会将“认真”二字刻在心中。
一次王洪涛周日在门诊值班,一位患者前来求诊,其长期低热,曾在全省多家医院反复诊治,效果始终不佳。问诊后,王洪涛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后发现,其一侧桡动脉搏动微弱,两侧血压相差明显,左侧颈部动脉搏动明显,怀疑大动脉炎。随后,他陪同患者作了彩超检查,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王洪涛给予相应治疗后,患者多年的发热最终治愈。
时光流转,让他从一个初入行的年轻小伙,变成一位独当一面的科室主任。岁月沉淀之下,除了一张依然阳光灿烂的脸,还有更为精湛的医术,更为崇高的医德。
在癌症家族中,肺癌极为可怕。王洪涛运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延长一些肺癌患者的生命周期。65岁的张大爷被诊断为肺癌,在其他医院接受化疗时药物外渗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经处理,局部症状无明显改善。随后,张大爷转入该科治疗。王洪涛给予其中药静脉炎散外敷,第二天张大爷局部红肿疼痛处明显减轻,3天后局部红肿消失。在化疗周期结束后,王洪涛运用补肺健脾、化痰散结等中药为张大爷治疗,3年期间,张大爷多次复查胸部CT,均提示患者阻塞性肺炎范围较之前缩小且稳定。如今,张大爷在王洪涛的精心治疗下,已实现了带瘤生存。
“其实,中医药治疗肿瘤,功效很明显:一是减毒,可减轻患者化疗、放疗的毒副反应,保护脏器功能;二是增效,与放疗、手术、化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后,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三是扶正,补气、养血、补肝肾等药物能够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的免疫功能;四是抗癌,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癌作用,比如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现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王洪涛介绍道。
从医20余载,王洪涛以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铸就了一颗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患者认真负责”的誓言。
王凡雅:做好患者的“大内泌探”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王凡雅
她温尔文雅,和声细语,和病人交谈时总是面带微笑;她,善待患者,没有架子,有求必应,用责任与担当诠释着医者仁心;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修“内”功,用精湛的医术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她,就是市中医院糖尿病肺病科一区主任王凡雅。
走进王凡雅的诊室,她正在给患者诊治疾病,把脉、看舌苔等一系列检查后,仔细向患者解释病情,然后开具处方,告知服药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细心周到的服务让每一位患者都满意而归。
在诊室里,挂在墙上的锦旗是患者对王凡雅认可与赞扬。其中一位患者送来的锦旗,显得特别用心:赠送科室主任王,辩证治咳医术非凡,医者仁心医德高雅。这像藏头诗一般,把每段文字最后一字合起来,正是“王凡雅”三个字。可见,患者对其感激之情绝非一般。“这是一位咳嗽顽疾的患者,一年来四处就诊,效果并未好转,后经介绍来到我这里就诊,开了不到两周的药,就彻底治愈了。”王凡雅说。
除了咳嗽外,王凡雅擅长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熟知她的人都知道,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王凡雅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其导师谢春光教授是糖尿病领域的名医。作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谢春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高校糖尿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会长等……从这些头衔就可以看出,王凡雅的导师在治疗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方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名师出高徒。王凡雅在导师的影响下,在中医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方面潜心钻研,探“泌”前行。
“糖尿病,中医上称消渴症,是一种从古至今严重困扰人们生活的代谢性疾病。”王凡雅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比如,糖尿病合并下肢水肿患者,西医手段较为单一,只能利用利尿药物治疗,但是大量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势必给患者带来毒副作用。而中医可以通过中药与外治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其实,在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或病毒性肝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诸多合并症上,中医药均有良好的效果。
王凡雅诊治的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跟踪、指导患者的饮食、运动等,督促他们认真监测血糖,开展合理饮食,还要定期评估治疗方案,采取更适合的治疗手段,控制疾病进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王凡雅表示,她与患者就是战斗伙伴。在长期与患者配合作战的过程中,王凡雅曾帮助不少病患“排雷”,成功控制住疾病的进程。与此同时,患者也对她产生极大的信任。
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把时间全都交给了患者,却亏欠了家人。在学校,她的孩子接的是最晚的,就连周末,也很难陪孩子。尤其是2021年,科室成立之初,由于医生太少,王凡雅连轴工作了一个月。为了工作,为了患者,她真的很拼。
李茂帅:用实力圈粉的“80后”中医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李茂帅
提及中医,大多数人都爱用“老中医”来形容,认为年龄越大医术就越高。但是在市中医院,有一位“80后”中医师因医术高超而圈粉无数,成为患者口口相传的“老中医”。他,就是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一区副主任李茂帅。
李茂帅为何如此厉害?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别人无法拥有的独特优势。其一,他出生在中医世家,其父李中岩是在全国有着一定知名度,先后入选中国专家人才库、全国大陆名医(海外版),是英国医学院自然研究院客座教授,曾获第三届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李茂帅自幼耳濡目染岐黄之术并深受吸引,尤其是走上医学道路后,其父将医术倾囊相传;其二,李茂帅跟随“省名中医”陈百顺在科室学习10余载,在消化系统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诊治经验。
李茂帅回忆,中学时期,他跟随父亲回老家时,一乡邻邀父亲为一个快要断气的老人诊断几时离世,以便家人料理后事。老人当时手腕已摸不着脉,其父通过老人的下肢脉象,准确地推断出了患者离世的时间。经此事,李茂帅对中医大感神奇,于是萌发学习中医的念头。
“其实,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仅望诊准确,就能诊断出很多疾病。”李茂帅说,通过看脸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就能看出身体五脏六腑的健康情况。比如,面色发青,提示患者有寒症、疼痛、瘀血;脸色发黑,提示肝肾有问题;脸色发赤发红,提示患者心脏、大脑有问题。此外,通过看舌苔,也能诊断出不少疾病。
前些年,一老年患者做过心脏术后,出现了吃不进饭、胸闷、肚胀、出汗多、乏力等症状,通过熟人找李茂帅看病。见到李茂帅十分年轻后,甚感失望。诊治中,他一字未提病情。即便如此,李茂帅通过把脉、望诊后,准确说出了他的症状及其症结所在,这位患者向李茂帅举起了大拇指。李茂帅为其开了药方,用药不到20天,患者症状全消。
因为年轻,李茂帅遇到很多患者类似这样的“考验”。久而久之,李茂帅也练成了“绝活”——患者看病前不用先说自己有什么症状,等李茂帅把脉和望诊后准确说出他们的症状。而这,也让李茂帅收获大量的“铁粉”。
在李茂帅看来,诊治病人,不仅辨证准确,还要精准用药。“一名中医师现在要想做到精准用药,单靠教科书里面的理论是做不到的。”李茂帅说,“在治病上,普通医生与专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药量的把握上,仅仅几克的差距,疗效就能完全不一样。”
一位癌症患者术后出现了低蛋白血症、不能进食、无法大便等症状。患者经人介绍找到了李茂帅诊治,李茂帅仅在原有中医方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疗效立刻不同,患者再也不用输白蛋白治疗了。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的症状解除。
通过中药的调治,就能让绝大多数癌痛患者不再使用药物止痛;通过中药的调治,就能因感染新冠病毒出现的白肺患者得到治愈;通过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就能使丙肝患者治愈……在李茂帅身上,让不少患者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信心。
(本栏照片均由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