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28日

市林业局认真学习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高举法治利剑 守护森林安全

山区森林。

树木葱茏映蓝天。

(本栏照片均由市林业局提供)

本报记者 李晓军

保护森林资源,法治护航是基础、是保障!

8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施行。

该《解释》将对我市森林资源保护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推动《解释》落地见效?

8月25日,市林业局资源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解释》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明确了破坏森林资源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今后,随着我市“林长+警长”和“林长+检察长”和“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的深入推进,该《解释》将在我市森林资源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普法用法:

给森林穿上法治“铁布衫”

南邻黄河,北依太行,在大山大河怀抱之中的焦作,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国家森林城市”。

《解释》的发布施行,对于我市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司法保护力度有重要意义。

《解释》对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例如,非法占用并毁坏公益林地五亩以上、商品林地十亩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危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一株以上或者立木蓄积一立方米以上,或者危害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二株以上或者立木蓄积二立方米以上的,即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伪造、变造、买卖采伐许可证,森林、林地、林木权属证书以及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等国家机关批准的林业证件、文件构成犯罪的,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定罪处罚……

“细化、量化、具体化的量刑标准,有效解决了司法实践问题,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提供了法治‘利剑’。”市林业局资源科有关负责人说。

今后,为充分利用好这一“利剑”,市林业部门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加强宣传!广泛宣传《解释》的内容,让人民群众“知法”,以提升法治的威慑力;提升全市广大护林员、网格员知法、用法的能力。

——加强巡护!充分利用好全市283名公益林护林员、2881名网格员加强森林资源巡护。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破坏线索移交等制度,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加强执法!扎实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同时,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回头看”,推进2023年森林督查问题整改。

协同作战:

构建协调配合工作机制

保护森林资源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跨领域多部门“协同作战”,以“林长制”为抓手,加快构建协调配合机制。

《解释》明确了行政与刑事双向衔接规则。为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的治理体系,避免“不刑不罚”,《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于实施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政务处分或者其他处分的,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

为推动《解释》落地见效,打通法治护林的“最后一公里”,市林业部门在“协同作战”方面主要从如下方面发力:

——做深做实“林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科技特派员+网格管理员+护林员”和“林长+法院院长”等工作机制作用,在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等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推进合力,真正由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打好森林资源保护“组合拳”。积极推进多部门联合行政执法,坚决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积极推进行林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有效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刑事犯罪行为;积极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基层涉林案件办理协作机制,确保基层林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通过协同作战,努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作战、突出重点、系统治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新格局。

未来,随着森林资源保护机制、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市林业部门通过保护好、发展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作用,助力焦作叫响“山水富城·文武福地”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