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31日

乘势而上正当时

——我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本报记者 李 秋

本报通讯员 武俪育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质,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持续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认真落实各项稳经济措施,焦作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据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至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较去年同期提高8个位次。

相关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自豪。车间内,一条条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源源不断生产新品;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上,建设者挥汗如雨,抢工期、赶进度;谈判桌前,招商专班使命必达,签下一个又一个新项目……一幕幕竞相发展的场景,在焦作次第花开。

看量可见其质,观形当知其势。

三大门类“两升一降”。从三大门类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去年同期提高2.1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采矿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明显。

大中型企业拉动明显。从企业规模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超六成行业稳定增长。从增长面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7.6%,其中15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同比增长7.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对全市带动作用较大。

重点产业支柱作用明显。从重点产业看,全市“356”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2.4%,支柱作用明显。其中,6个产业增加值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节能环保(32.4%)、新能源及网联汽车(28.2%)、智能装备(22.3%)、绿色食品(21.0%)、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14.7%)和新材料(8.7%)产业。

近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发布报告指出,本轮中国经济复苏需要经历社会秩序与交易修复、资产负债表修复、常态化扩张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从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的回暖向居民就业和收入状况传导、向企业绩效状况传导、向市场信心传导还存在阻碍。对此,市统计局近期抽选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需求、供给、预期专项调查,并联合工信部门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

统计调查显示,伴随宏观政策传导效率提升、“三个一批”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转入下降通道带来成本降低等有利因素相互叠加,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回升态势。然而,面对经济复苏的持久性和曲折性,更要求各项经济政策及企业服务工作更加精准滴灌,有效缓解、深入破解当前困难和难题,主要为“五统筹五结合”。

统筹“稳与进”,预警预判与科学调度相结合。一是抓总,及时监测预警。要加大工业支撑指标、先行指标的监测力度,及时掌握产品价格、工业用电量、工增值税等变化情况,科学把握指标变动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性予以解决。二是抓重,深入分析研判。要围绕市场导向、政策导向,采取“会商研判+现场办公”等形式,加强产、供、销、存、价监测分析,重点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三是抓线,强化协同联动。要加强工信、发改、财政、税务、各县(市、区)等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调研、集中办公等机制,持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四是抓点,精准配置资源。要以亩均税收为核心指标,做好环境容量、土地、资金、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配置,通过正面激励和反向倒逼,壮大优质企业,淘汰落后企业。

统筹“新与旧”,传统提质与新兴扩量相结合。在“转”上发力优存量,全面加快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科学制订产业链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深入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化”改造,强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在“育”上发力提增量,以打造“356”特色产业集群为引领,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和路线图,高标准全景式编制产业链、企业分布、技术路线、市场分布、应用领域、重点招商等“六张图谱”,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链”上发力创变量,实行“政府+企业”双链长、双专班制度,建立“链长+链主+产业联盟”工作推进体系,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的挖掘、招商、引进。

统筹“内与外”,项目建设与开放招商相结合。要创新开放招商机制,坚持本土企业增产扩能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并重,瞄准产业前沿、产业转移,实行“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招商体系”招商模式,动态更新招商图谱,线上线下同向发力,精准谋划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建立清单推进机制,制定谋划、在谈、签约、落地、竣工项目“五个清单”,实行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管理,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要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银企对接、用工对接、用地对接、用电对接、物流对接、产销对接、产学研对接“七项对接”;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加大项目和招商工作在年度综合考评体系中的比重和份额。

统筹“大与小”,企业培育与产业培育相结合。要培育龙头企业,统筹推进企业与产业,强力实施“2122”企业培育工程,集聚要素资源,加大政策支持;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梳理企业培育清单,分类建立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要培育上市企业,实行“领导+专家”模式,强化市县两级靶向培育和联合帮扶,为上市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要培育“升规纳统”企业,积极推进规上企业入库,持续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

统筹“质与效”,纾困解难与优化环境相结合。要聚焦政府,破解资金难题,统筹“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政策资金”;要聚焦企业,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落实“13710”和“1+10+N”过程监管机制;要聚焦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关键因子”作用,实施企业家“种子培育”工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功勋”“杰出”“优秀”企业家,让企业家愿意留、愿意谋、愿意投,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潮涌怀川千帆竞,乘势而上正当时。让我们进一步坚定目标、拼搏竞进,乘势而上、扩大优势,不断释放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凝心聚力勇闯焦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