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8月31日
任建樟:投身革命为家国
任建樟,1912年出生在沁阳县紫陵乡东紫陵村(现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考入沁阳行知学校(后改为沁阳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先后参与组织学校进步师生成立“沁师抗日救国会”“沁阳抗日救国联合会”,并担任救国会、联合会秘书,主动联系各校进步师生,积极组织筹划并参与各项救国运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2年1月,任建樟加入进步组织“青年反帝大同盟”。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举为学校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夏,由于沁阳县政府为国民党反动派掌权,为打压革命力量,进步人士沁阳师范学校校长杨春雷被撤换,任命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爪牙王理为新校长。王理担任校长后,利用学校放麦假的机会,企图安插亲信,打击进步力量。为此,任建樟积极组织学生向县政府抗议,反对王理任校长。在国民党反动政府不予理采的情况下,任建樟毅然率领学生采用武力手段,赶走了反动校长王理。
事件发生后,任建樟等进步学生被开除,国民党县党部下令抓捕他们。在进步师生的掩护下,他们返回紫陵,参加沁阳党组织在紫陵举办的“暑期读书会”,积极组织革命武装,进行军事训练,准备进行武装暴动。9月任建樟领导并参加了“沁济暴动”,他率领豫晋边红军游击队第四大队,按原计划从沁阳义庄向济源原大寨进发。途中突遭国民党地方武装包围,奋勇突围后,在晋城南的阳城山中,不幸被捕,经严刑逼供,任建樟宁死不屈,除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外,其他一概不说。
1933年6月28日,任建樟在开封就义。刑场上,他大骂国民党反动派,高呼“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从容就义,年仅21岁。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和英勇担当。
本报记者 董 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