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3日

做残疾人的“贴心人”

——记武陟县乔庙镇残联专职委员史彩利

本报记者 贾定兴

即便住院治疗期间,她依然没有停歇,插着氧气管坚持工作;即使行动不便,她依旧坚持拄着拐杖入户走访,了解残疾人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工作11年来,她用真诚和爱心换来了当地残疾人朋友的尊重,大家都把她称为残疾人朋友的“贴心人”。她就是武陟县乔庙镇残联专职委员史彩利,在她看来,为残疾人服务是她的心愿,更是责任所系。

1972年出生于武陟县乔庙镇杨洼三街村的史彩利,因车祸导致重度肢残,2012年受聘于乔庙镇残联专职委员以来,她始终把残疾人事业放在第一位,对每一项关乎残疾人的工作都十分重视并认真完成。“残疾人的事无小事,每当我晚上休息时,就会想今天走访了几户?他们的事都该怎么解决?如果没有想出好方法,我可能都睡不踏实。”史彩利告诉记者,虽然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但她一想到能为残疾人办些实事,就浑身充满干劲儿。

走村入户是史彩利多年的工作习惯,正是这个习惯,让她得以与残疾人真正融入在一起,最终成为大家口中的“贴心人”。一次走访中,她偶然间了解到患有先天听力障碍的儿童傅小佳(化名)因家庭困难换不上人工耳蜗的事,于是她立刻向残联部门反映,并多方奔走,最终傅小佳得到了市残联人工耳蜗项目救助,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如今,孩子已与正常儿童无异,在普通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孩子现在不仅不再自卑,学习还十分刻苦,我们一家非常感谢彩利姐的辛苦付出和残联的项目救助,给了孩子另一种人生。”回想起史彩利的帮助,傅小佳的母亲言语中满是感激。

说起史彩利,乔庙镇重度肢体残疾人张冬利很是尊重。“我想学习直播带货,由于普通话不太好就没有通过企业面试,史大姐知道后,便帮我向市、县残联申请,最终我如愿以偿,现在靠在家直播带货也能挣钱补贴家用,内心十分满足。”张冬利告诉记者。

“白肺”病让本就体弱的史彩利一度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插着氧气管也没有暂停工作,实在没办法完成走访工作时,她会让自己的儿子帮忙去完成,确保每月的补贴名单都能核实比对准确,不落下一户。今年8月份,史彩利病情好转回家进行保守治疗后,武陟县残联干部到其家里探视慰问,一进门发现,她插着氧气管依然在坚持工作,完善残疾大学生救助工作,当时大家都被她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用爱心做事,用感恩的心做人。这是史彩利工作之初给自己写下的座右铭,11年来,她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为乔庙镇残疾人事业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