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13日

刘玲调解工作室:筑起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 郭嘉莉

近年来,修武县法院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不断完善诉调对接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功能,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审判在后”的诉源治理体系,切实筑起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为充分发挥能动司法理念,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于当地,将纠纷停止于诉前,日前,该院在诉调对接中心挂牌成立了以转聘书记员刘玲名字命名的刘玲调解工作室。不少群众有问题、“讨说法”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刘玲调解工作室。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不同的矛盾纠纷,要用不同的方法调解。走进当事人心里,才能真正把矛盾化解。”谈起调解工作,刘玲说,调解工作不仅要公平公正,更要以人为本、以情为重,情法相融,多一点人情味儿,才能把调解工作做到实处。

2022年7月的一天晚上,张某驾驶无号牌三轮电动车,沿该县竹林大道由南向北行驶至健康路北时,违规超车撞上刘某驾驶的电动车,造成刘某受伤、电动车损坏的交通事故。双方因赔偿数额争执不下,刘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各项损失75714.1元。

随后,案件转到诉调对接中心进行庭前调解。刘玲仔细阅卷后,考虑到当事人急需这笔赔偿款医治伤病,如果走司法鉴定程序,处理周期长,当事人根本等不起。为了更方便、高效地完成诉前纠纷化解工作,在鉴材质证前端环节,她先与法官进行案件分析,再与各方当事人沟通,理出双方争议焦点,提前拟订调解方案。在之后的调解过程中,刘玲安抚当事人情绪,并针对双方争议焦点,分别与当事人就案情进行了客观分析。在长达4个小时的调解中,她耐心细致地向当事人详细讲解《民法典》、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等相关规定、司法解释及赔偿项目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最大程度平衡双方之间的利益。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被告张某当场赔偿原告刘某5万元。这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在诉前得到了妥善化解,仅仅16天就案结事了。

“群众愿意在开庭前参与我们组织的调解工作,是对法院的信任。我们调解员必须付出100%的努力来为群众服务,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刘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总结出了“用心、用情、用法”的“六字”调解法。用心,就是把每个当事人的案件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处理,重视每位当事人、每起案件;用情,就是建立当事人的信任感,让每位当事人都能打开心扉,话心结、解心结;用法,就是归纳总结每起案件的争议焦点,释法明理,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坚守初心 调解为民

在调解工作时,刘玲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把“为民实践”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于细微处彰显司法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实实在在为当事人化解难题、解决纠纷,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温度。

王某雇用张某等15名农民工从事桥梁施工工程,累计拖欠劳动报酬59397元。张某等人多次找王某讨要未果后,张某等15人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判令王某给付劳动报酬。

为减轻当事人维权成本,该院将案件转至诉调对接中心先行调解。受理该案后,刘玲详细查阅了卷宗证据材料,在对案情有了清晰把握后,主动联系王某。王某以在外地有诉讼、工程款还没有要回为借口,企图继续拖欠。为高效且公正地促成案结事了,刘玲将情理法融为一体,运用传统理念、现身说法、以案释法等方法,启发、感染、教育、震慑王某。王某终于认识到如果自己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不仅不能继续承包工程、贷不了款,甚至会影响子女前途。直到此时,王某才拿出诚意配合调解工作。经过3个多小时反复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考虑到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来回奔波诉讼多有不便时,刘玲手把手教当事人如何使用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引导当事人足不出户利用手机办理各类诉讼事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刘玲说做调解工作要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初心,当事人来到法院,都是无奈之举,特别是像农民工这些特殊群体,他们谋生不易,更要尽心尽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以点带面 辐射带动

作为一名聘用制书记员,刘玲从到法院那天起,就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促使她形成一套“调解经”。她常说,做调解工作,每一次都如同上战场,需要研究战略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在周旋,需要取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每一步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必须要保持公平公正。

接到案件后,刘玲都会认真阅卷,分析案件的争议焦点,预判案件如果进入审判程序会是怎样的审判结果。如果自己拿不准,她也会及时向法官请教沟通。在此基础上,她再分别给双方当事人打电话进行沟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调解。正是因为她调解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对案件及争议焦点烂熟于心,真正站到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最佳、最优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取当事人的信任,才能使当事人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调解。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刘玲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51起,挽回当事人经济损失390万余元。

“起初,很多当事人来到法院,不相信诉前调解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执意要让案件进入审判程序。”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负责人说,后来,随着刘玲给他们一遍遍地释法明理,让当事人看到了矛盾纠纷解决的希望,自己的诉求很快便得到了满足,对调解工作的态度慢慢就转变了。这也是修武县法院成立刘玲调解工作室的初衷和目的,通过调解工作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化解在诉前。

抓前端、治未病。修武县法院将以刘玲调解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调解优势,不断完善诉前调解机制、简化工作流程,打造出具有该院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