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9月23日
墨白先生的一种思想
□杨清喜
由焦作小说研究会会长杨晶牵头,2023年2月2日上午,“经纬文化作家群”群主王全明开车,同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张艳庭教授,一起去郑州看望墨白先生。我们到墨白先生家里时,开封市《大观》文学杂志社社长张晓林和一位年轻的女主编,已经提前到了。在随后我们的交谈中,墨白先生对生命的感悟深深地触动了我。墨白先生说:“我们手机的电量在剩余20%时,就会‘嘀’的响一声,来提示我们需要充电了。我们人生就像这手机,我已经到了生命中红格的年龄。问题是,手机没电了可以充,可是人到了红格的年龄,你是没有办法去充电。”
墨白先生把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一部手机,它电量的满负荷是100%,如果我们能活到100岁,那么到了80岁的时候,他最后的20年就像手机剩余电量的20%,红格了,但人生不同手机,手机可以重新充电,但人生不能,这仅剩的时光会过一秒少一秒,只有减少,不会再生!也就是说,我们最后的人生时光也终有耗尽的那一刻。处于这个当口的人们,会怎么想?怎么做?我想,无外乎下面的几种想法和做法:
其一,有生命的局促感、紧迫感,甚至是使命感。我很赞赏有人形象地说,年轻阶段论年过,中年阶段论月过,老年阶段论天过,晚年就论小时过。以上这种退休以后的人生观,可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虽然退出了职场,但余下的时间,还要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尽量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其二,人到码头车到站,尽可能享受人生、享受生活。活一天是两晌,快活一天是一天,不快活白不快活,不享乐白不享乐。从而,人生的标杆拉低,生活的标准降低。生活顺马由缰,过哪儿是哪儿。
其三,走一步说一步。理想的成分少了,现实的成分多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漠不关心。认为生活无常,世事无常,过稳、过妥、过安生便可。
这三种人生态度,第一种是墨白先生的人生态度,即不放任自己,更不放纵自己。利用有限的时间,利用这20%的时间,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一个作家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
墨白先生的这种人生观点,我听懂了,也认同了这种观点。针对第一个观点,生命有限,时间有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做到有效利用是一个关键点。有人说,人能长寿就是胜利。也有人说,人生不在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质量的高低。正像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