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7日

“政府给俺送早餐!”

本报记者 杨丽娜 宋崇飞

实习生 程润豪

10月16日5时40分,一辆面包车悄然来到中站区许衡广场东侧,工作人员从车上抬下保温箱送入了环卫港湾。保温箱内,是热乎乎的包子、黑米粥、鸡蛋等早餐。

6时许,身着橙色环卫服、头戴照明灯的环卫工人陆续来到环卫港湾,领取爱心早餐。

魏喜梅,今年58岁,已在中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工作26年,是怡光路清扫组的组长。她和工友们一样,每天3时起床,3时半赶到责任路段开始清扫垃圾、落叶等,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是工作常态。平时,她和工友们的早餐都是在作业间隙解决的,往往食物简单、冷热不均,遇上极端天气,作业量成倍增加,更无暇顾及用早餐。

“干环卫工作这么多年,以前工作忙的时候就顾不上吃早饭,现在有了爱心早餐,真是太省事、太贴心了!”魏喜梅高兴地说,“这样热乎乎的爱心早餐,往后每天都能吃上。包子、花卷、馒头、鸡蛋、稀饭、豆浆……一个月来,我们每天早上都吃得饱、吃得好,干活劲头也更大了。”

据悉,从今年9月份起,中站区由财政保障费用,实施了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工程。爱心早餐的服务对象是每天7时前完成道路普扫作业的一线人工清扫保洁人员,每人每天可领取1份(次)爱心早餐,餐费标准不低于5元/份。

“为把好事办好,中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精心挑选确定爱心早餐供应商,按照合理搭配、分量充足、营养均衡、确保安全的标准,制订每日食谱,每周七天不重样。”中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仝复宝表示。

爱心早餐的背后,彰显着中站区对环卫工人的关注和关爱、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更彰显了中站区的为民情怀和城市温度。

“这些年,我们的工作条件好得太多了!”魏喜梅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就像她说的一样,中站区环卫工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还有很多。

近年来,中站区在全市率先为非在编环卫工人办理“五险”,解除工人的后顾之忧;首家引进环卫流动服务车,有效解决一线环卫工人在工作中饮水、热饭、避雨、临时休息等问题,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建设环卫港湾7座,内设储物柜、血压测量仪、电饭锅、微波炉、电磁炉等,为环卫工人作业期间提供临时休息、更衣、就餐等服务;为一线工人配备LED反光背心、智能感应头灯、安全头盔等,增加环卫工人作业安全系数;组织免费健康体检,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和健康教育培训,提高环卫工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炎热夏季发放冰棍等降温物品,严寒冬季发放保暖衣物和鞋、帽;每年春节发饺子、送汤圆……就这样,中站区在细微之处提高环卫工人的满意度,在点滴之间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城市面貌,在发展的恒心中日新月异;生活品质,在为民的初心中不断升级。在中站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中站区环卫工人将踏霜踩露出,披星戴月归,为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用“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颜值”,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