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7日

孟州:沃野良田响彻丰收“协奏曲”

本报记者 董 蕾

金秋时节,又到丰收季,在孟州市广袤的田野,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连日来,这边的大田里,农民们抢农时收获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那边的果蔬种植基地,石榴、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种植硕果累累,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机器轰鸣、欢声笑语……沃野良田里响彻动人的丰收“协奏曲”。

玉米大丰收

遍地黄金粮

在城伯镇麦丰合作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秋收现场,负责人张胜利满脸丰收的喜悦。“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用100亩地进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按照农技专家的指导,玉米种植密度每亩5800株,较正常种植每亩增加1000多株,大豆种植密度每亩1.2万株。这‘两掺’种法亩产更高。”张胜利告诉记者。

西虢镇种粮大户席国安也非常开心。“我们合作社种了600多亩玉米,临近成熟期时,专家们给俺讲要适当晚收,收成更好。”席国安告诉记者,“今年比去年晚收了十多天,亩产能达700公斤,较往年增加50多公斤左右哩。”

为牢牢稳住秋粮“基本盘”,孟州市以粮食规模种植大户为主体,聚焦良种良法、关键环节,科学引导,精准施策,千方百计挖掘秋粮增产潜力,提单产、稳总产。眼下,该市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已投入大型联合收获机1300余台,坚持边收边打,通风晾晒,防止霉变,确保“三秋”工作有序推进,颗粒归仓。

花生迎丰收

农民笑开颜

10月10日,化工镇黄河滩区薛平的花生地里,伴随着两台大型采收机的轰鸣,一串串花生破土而出。看着颗粒饱满的花生,薛平一脸喜悦:“我今年承包400亩土地种植花生,长势和品质都很好,采收也及时,期待卖个好价格,把这‘白胖子’变成俺致富的‘金豆子’。”

化工镇地处黄河滩区,地下水及黄河过境水充沛、土层深厚、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多年来,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广花生等特色种植。今年该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500公顷,由于雨水充沛,花生长势很好。目前,该镇的花生采取人工与机器结合的采摘方式,不仅有助于秧果捡拾干净、分离彻底,还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今年,该市花生种植面积达15万亩,预计单产350公斤,总产量达5.2万吨。

做活土产品

增收路更宽

10月3日,槐树乡汤王庙村种植户赵立有的石榴园里,红彤彤的石榴挂满了枝头,吸引很多人前来采摘。同样,在槐树乡刘庄村猕猴桃种植园,绿色藤蔓上毛茸茸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前来采摘者络绎不绝。该园区种植有徐香、华优、海沃德等近十个品种的猕猴桃,亩产达1500公斤。近年来,槐树乡不断扩大葡萄、软籽石榴、猕猴桃等果树种植规模,形成西部丘陵地区果树产业带,建设孟州的“果篮子”。

谷旦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洋葱、土豆、生姜等经济作物种植,初步建成“一村一基地”的种植模式。该镇通过培育种植能手,壮大专业生产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孟州市立足优势特色种植产业,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在强基地、壮规模、延链条、优品牌上下功夫,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东粮、西果、南药、北菜”特色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种子、花生、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园,全面叫响“黄河花生”“韭瑞韭菜”“槐树粉条”“河阳冰菊”等农业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蹚出了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10月11日,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胜利(左)在河南秋乐种业孟州科研育种基地和育种专家一起查看玉米收获情况并记录数据。秋乐种业选育出的玉米新品种“秋乐368”,目前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主推品种之一,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

本报记者 董 蕾 摄

金秋收获忙,怀川好“丰”景。连日来,我市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图为在沁阳市崇义镇二郎庙村种粮大户秦小青承包的玉米地里,玉米收获机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王爱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