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2日
薯粉飘香 致富有道
本报记者 王 颖
“清洗、打浆、过滤、沉淀、蒸粉……”昨日上午,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后岳村红薯淀粉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十几个村民正在加工制作红薯淀粉,浓郁的薯粉香味弥漫在车间里。
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卫民忙着组织村民将新到的一车红薯搬运到车间里。“俺村的纯手工红薯粉条清亮透明、口感细滑、味香,远近闻名。今年我们计划收购3万公斤红薯,加工成红薯淀粉后,预计能制作4000公斤红薯粉条,按照往年每公斤30元的价格,销售收入将达12万元。”赵卫民喜上眉梢地说。
后岳村手工制作红薯粉条历史悠久,制作手艺几代传承,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粉条的“能人”。近年来,在安阳城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后岳村聚焦“五星”支部创建目标,按照“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发展粉条特色产业,深度挖掘手工红薯粉条制作的历史文化,建设红薯粉条加工车间,加快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的红薯产业链。
“小粉条”孕育“大产业”。为了叫响后岳村红薯粉条品牌,村里连续几年举办“粉条文化节”,创新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网红农产品直播间”等渠道将红薯种植、粉条加工、全线销售紧密相连,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增长。
“别小看了红薯淀粉的制作,好粉才能做出好粉条。我们选用的都是出粉高的优质红薯,加工过程要经过多次过滤,确保粉的质量。”正在车间里带领村民加工红薯淀粉的后岳村党支部委员赵留富说。连日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已经加工了近3000公斤红薯淀粉,为下一步制作粉条备好备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