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02日
做与时俱进家长 育时代需要人才
——记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党委书记尚显光
本报记者 张 璐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如何养育符合时代需要的新人,是每位家长都须直面的重大挑战。对此,家长观念随时代发展转变才是养育时代需要人才的重要前提。”谈及人才培养,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党委书记尚显光如是说。
过去的学习经验是否行之有效?尚显光表示,很多“70后”“80后”都经历过高考,都曾奋勇拼搏,都曾背过单词、刷过试卷,一遍又一遍,不断通过提高熟练程度刷新得分新记录,并且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这种经验用到现代孩子身上还适用吗?以某市一道中考试题为例,设计两种检验桌面是否水平的方案。很明显,此类试题考察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3〕1号),文中明确: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显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考察已经成为新时代考试的导向,单靠刷题提高成绩的办法已经落伍。作为家长,是否认识到了这种转变?是否还在用过去的经验教育孩子?所以,家长要转变第一个观念:跳出原有经验,留取精华部分,使其充分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养育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是不是优秀家长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意思是说,高素质的父母大概率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现实是:总有“富不过三代”“老子英雄儿狗熊”的情况出现。尚显光指出,以教育行业为例,过去许多高校都建有校办企业,工作人员多数都是高知识人才的子女。作为教育专家的后代,他们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善于表达,可他们却没有像父辈那样成长到能为社会奉献复杂劳动的高度。父母已经有了很高的认知,可是培养出的孩子却在成长中苦苦挣扎,甚至是一辈子的平庸。反过来,身边一个没有文化的母亲却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了清华大学。“请您相信他一定能考上清华。”这是这位母亲当着孩子的面,对班主任说的话,也可以从这位母亲的一句话中看出她的教育观念。相信不仅仅是相信的力量。认知高的教育专家没有培养出优秀孩子,认知可能低的母亲却培养出来了,为什么?多数原因也许是,认知高的父母过度重视自己从事的专业,忽视了教育的专业性,并自信能用已有经验教育好孩子,造成过去和现实脱节。孩子在遭受成长阻碍的同时,还要承担不努力、没理想等舆论压力以及所有人生后果。所以,家长要转变的第二个观念: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问,要想培养优秀孩子,就要像学习其他专业知识那样学习教育知识和社会知识,通过自己教育认知的提高以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来教育引导孩子。
近年来,焦作卫生医药学校结合新时代中职学生特点与现实需要,在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既鼓励升学又注重学生成人成才,重点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取得良好效果。在社会能力培养方面,以成人为导向,家校协同,通过制度育人、日常行为养成等模式,培养学生“讲诚信、懂礼貌、守规矩、知奉献”等人格品质,通过标准化宿舍管理等方式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不断筑牢他们未来生存基础;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以成才为目标,通过强化实习以及打造各类兴趣社团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各自特长的发挥,为他们将来就业和拥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充分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学生“成人成才”观念深入家长内心。此举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与配合,也使得学校招生年年火爆,升学率逐年攀升。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和环境的产物,或者说是社会的产物,不仅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来自他人个别的具体的影响。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只有做与时俱进教育,育时代需要的人才,根据时代需要学习新知识、转变新观念的家长,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能力素质要求的、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优秀人才。”尚显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