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24日
靳怀鹏:做活“土特产” 拓宽致富路
靳怀鹏(左二)给相关考察人员讲解“张老湾柴鸡蛋”标识设计初衷和产品特色。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本报记者 宁江东
山区独特的地貌,为珍奇植物提供了生长环境,却也一度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沁阳市常平乡张老湾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这里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新乡村。
张老湾村是如何蝶变的?这要从沁阳市公安局驻张老湾村工作队说起。
2021年3月,沁阳市公安局优秀民警靳怀鹏接过同事助力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成为张老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合作社”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在村“两委”干部的协助下,张老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引进外来企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如今,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张老湾村已初见成效。许多“土特产”脱颖而出,引领乡亲们共奔致富路。
刚刚进驻张老湾村,靳怀鹏在走访群众时发现,村里的土鸡蛋表皮细白、味道醇厚、品质极佳。于是,他带领脱贫户扩大饲养规模,重点推销土鸡蛋。在此基础上,靳怀鹏还鼓励脱贫户搞林下养殖,喂养300多只土鸡。他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严把质量关,并找人专门设计了“张老湾柴鸡蛋”标识。由于这里的土鸡蛋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一直供不应求。
“以前家里的土鸡蛋卖不出去,现在贴上‘张老湾’标签,20元钱一公斤,得打电话预订。”脱贫户吴金枝笑着说。
大山是一座无尽的宝藏,靳怀鹏不断“解锁”。他又把目标放到了村里的酸枣树上,通过调查,他发现酸枣叶可以加工成酸枣嫩芽茶,外地有企业生产。于是,他组织村民到山东某企业进行学习,并在今年春季组织脱贫户上山采摘酸枣嫩芽,以80元一公斤的价格统一收购,并用古法制作加工400多袋酸枣嫩芽茶投放市场,仅20天时间就全部销售一空。村民们想不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树叶竟成了“宝贝”。
在靳怀鹏的引导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共同成立沁阳市清湾农林产业有限公司,预计投资120万元,建设酸枣嫩芽茶标准化加工车间,预计可带动年增收7万元。
素有“中华第一果”美誉、被我国列入重点发展的十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的文冠果,自去年靳怀鹏在村里巡山时发现后,驻村工作队就为676棵野生文冠果编号挂牌,加强保护和宣传。今年,招商引资深度合作开花结果,文冠果种植培育、文冠果茶加工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驻村期间,靳怀鹏去山上考察时意外发现山上长了很多仙人掌。仙人掌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可观。他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把山坡上的仙人掌作为下一步经济产业来发展。
靳怀鹏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不少村民喜欢种红薯和小麦。他带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5亩蜜薯,销售价格提升2元,亩产增加5000元,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今年,张老湾村扩大蜜薯种植规模至30亩,并带动常平乡老马岭村、后和湾村、山路平村种植近100亩优质蜜薯,叫响“张老湾特蜜薯”品牌。
11月4日,张老湾村成功举办常平乡高山蜜薯品鉴节,引来洛阳、焦作、济源的红薯种植大户和消费者前来品鉴购买,当天销售蜜薯7500公斤,预计可为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
打好特色农产品品牌后,靳怀鹏把重点放在推进张老湾村文化旅游上,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我构想以张老湾野酸枣嫩芽茶加工、蜜薯种植、柴鸡蛋等品牌带动,发展山村美食、特色饲养、窑洞住宿等特色项目。项目建成后,游客可到村里住民宿、吃铁锅炖菜,体验采摘农特产品,为群众拓宽致富路。”靳怀鹏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