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1月30日
创新博物馆“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详见今日本报A12版
①
②
③
本报讯(记者杨景鹏)在博物馆“奇妙夜”里,沉浸式感受“焦博”魅力,触摸历史之美;咬一口“三圣塔”造型雪糕,把千年古县的精髓“装进”肚里……近年来,“博物馆热”受到广泛关注,我市通过创新博物馆“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11月28日上午全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文物与旅游、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加速文物主题游径和文创产品研发提质升级,让文物文化“潮”起来、“活”起来。
文博研学丰富多彩。市博物馆创新开展“百家文博场馆品读焦作”“春游焦博汉服行”“五一趣哪儿玩 博物馆里嗨翻天”“博物馆奇妙夜”等研学活动99场,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线上直播持续吸睛。市博物馆开通“让文物活起来”“穿越千年与您相约,主播带您看文物”系列直播活动,每周通过百姓文化超市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展6场直播活动,有效拓展文博服务半径。武陟、孟州、温县、沁阳博物馆和示范区古怀州博物馆等也相继开展博物馆直播、奇妙夜活动,受到群众极大欢迎。
百大标识项目进展有序。嘉应观景区、小麦博物馆、太极拳实验室三个数字化提升项目成功入选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数字化项目。目前,小麦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验收;太极拳实验室数字化提升项目基础装修和数字化装修已完成,虚拟仿真项目正在施工;嘉应观景区展陈提升暨数字化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
文创产品初见成效。沁阳市博物馆创新推出三圣塔文创雪糕、棒棒糖、“文物表情包”等8个系列、21款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创新做法获学习强国、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多家媒体平台推广;武陟县结合本土特色文化,开发推出黄河泥埙、黑陶、黄河龙狮、黄河泥印等文创产品,我市文物系列文创产品成效初显。
为了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我市将通过夯实博物馆发展基础、注重活化利用、开展博物馆研学和文创工作等,不断提升博物馆开放服务水平。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重点做好藏品档案建立、上级别文物备案和藏品借用、修复、复制、拓印等工作,推动文物库房标准化提升、陈列展览提升、数字化文物资源利用等工作,切实提高博物馆服务能力。用好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持续丰富博物馆陈展内容,创新开展博物馆直播和奇妙夜活动,加强跨省、跨地市的馆际交流与合作,做强临时展览,做好交流展,做新线上展览,让文物“活”起来。学习省内外博物馆先进理念,发挥我市优势特色文物资源,做好研学教材编写、研学活动组织、文创产品研发运营等工作。加强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各县(市、区)要拓展思路,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明星企业,建设一批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
图① 龙头卫衣。
图② 三圣塔造型雪糕。
图③ 三圣塔造型棒棒糖。
(沁阳市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