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05日

返乡创业 水里“淘金”

王兴群在展示为客户挑选的锦鲤。

本报记者 董 蕾 摄

本报记者 董 蕾

“我大学学的专业就是水产养殖,毕业后一直想用自己的专业为家乡造福。2021年我回来把家里的养猪场改造成了现在的养鱼场。”11月30日,在孟州市城伯镇城伯村的夏天锦鲤养殖场,90后返乡创业青年王兴群,一边收拾鱼塘一边说。

鱼塘里,一条条色彩鲜艳、泳姿优美的锦鲤,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去年我成功孵化了两胎120万条,销售两万余元。今年又增加了40条种鱼。”王兴群说,在他的努力下鱼塘现在发展越来越好,不断有人来找他学习经验技术,他都热情传授。

王兴群的鱼塘如今初具规模,但创业初期也经受过不少挫折。他投资20万元将养猪场改造为鱼塘后,购买了2万元鱼苗,由于经验不足、设备简陋,那批鱼苗很快便损失殆尽。王兴群没有气馁,不断学习技术、升级设备,终于让锦鲤成功在城伯村安了家。

“锦鲤越大越具备观赏价值,这个池子里最贵的一条已经有70多厘米长,能卖2万余元。”王兴群说,为了延长锦鲤的进食期,让它们长得更快更好,他专门为鱼池建了恒温大棚,这样锦鲤的进食期长达10个月。

王兴群鱼塘的锦鲤品种多、品相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以前进鱼都是去郑州,现在基本上是来这里挑选,路费省了,鱼的成活率也高。”来自孟州市的鱼鸟商店老板一边挑选锦鲤一边说。

“我们现在还通过直播销售,我媳妇当主播,我管打包,一般销往云贵川及两广。”王兴群介绍,他和快递公司沟通,和同行交流经验,把锦鲤装在特殊材料制成的密封袋子内,充进氧气后再封口,外面用泡沫箱封装,突破了运输瓶颈,让小锦鲤“游”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