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3年12月22日

沁阳:

党建引领产业兴旺 点亮县域璀璨“星”光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本报通讯员 张哲轩

“天气虽冷,但我们投身产业发展的热情正盛。今年,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的带领下,村里的大棚瓜果蔬菜长势很好,产业有了盼头,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到‘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来。”12月20日,沁阳市柏香镇南西村农业产业园里,村民王领娣举起一筐新采摘的草莓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沁阳市坚持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为突破点,点亮县域璀璨“星”光。

片区领路聚合力

“我们紫陵镇的皮筋头饰产业发展至今已有40余年,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资源不集中、制度不健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皮筋头饰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一直在想办法,但成效并不明显,直到沁阳市委组织部指导我们成立了产业片区区域党委,这些问题才有了转机。”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党总支书记武双庆说。

据了解,紫陵镇皮筋头饰产业片区注册成立了“强村公司”——河南紫沁饰品有限公司,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化运营团队,聘请有实力、懂农村、善经营的职业经理人,实现产业科学运营。

该市聚力擦亮“产业兴旺星”,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要素相聚、愿景相同的原则,因势利导建立产业片区区域党委,推动产业抱团发展,聚力实现共同增收,解决没钱办事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市已谋划了涵盖果蔬、养生茶、煤炭物流等多类别共11个跨村产业片区,均成立了区域党委,覆盖41个村。

支部领办明方向

“原来村里产业发展滞后,村民各自为营、单打独斗,根据个人想法和喜好进行种植,农产品种类不统一、质量没保证、销路打不开,村里‘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也难以开展。”常平乡张老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靳怀鹏说。

靳怀鹏到村之后,深挖资源禀赋,积极学习思考,发现村内有文冠果这一珍稀作物,还有特蜜薯、野酸枣嫩芽茶、散养鸡等特色农产品,在沁阳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领干+社会资本”的村集体经济联营发展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利用社会资本促进规模化种植协调发展,畅通销售渠道,助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共增加13.6万元,带动14人就业。

“我市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工作主线,构建县级统筹指导、乡镇研判监管、村级主导发展的三级联动发展格局,确保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运行,鼓励村党支部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入股,推动村级合作社健康发展。”沁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员领干强示范

“由于地处山区,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常住村民普遍年龄偏大,对于发展集体经济不理解、不支持,导致‘产业兴旺星’创建并不顺利。但是,自从我们采用‘干部带头干、党员示范干、村民支持干’的工作模式后,村民对村里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谈到产业发展,常平乡党委副书记李贺信心十足。

针对山区群众产品利润少、品牌赋值低、销售路径窄等致富增收难题,常平乡组织基层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根据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实行“政府搭台、山货唱戏、群众致富”发展模式,组织举办了首届“山货节”“高山蜜薯品鉴节”等活动。

“我们以党员联户为基础,鼓励各村划分产业发展互助小组,党员积极与小组内群众拉关系、讲好处,动员群众参与村集体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同为创建‘产业兴旺星’提建议、想出路、谋发展。”沁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山货节上,常平乡根据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12个行政村特有的山核桃、山花椒、土蜂蜜、土鸡蛋、野韭花、特蜜薯、高山小米、野酸枣嫩芽茶等近40种特色农产品统一品牌包装后进行集中展示售卖,并邀请专业直播团队进行线上直播售卖。活动当天,线上、线下共吸引千余人观看和参与活动,游客自行购买农产品6万余元,企业当天达成团购订单25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