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5日
党旗引领风正劲 砥砺奋发阔步行
——焦作市中医院2023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转化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力,再次荣获“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称号;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确保疫情平稳转段;持续加强学科建设,脑病、康复成功获批省级区域中心,康复科成功申报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中医优势专科综合楼按期封顶;制剂中心顺利通过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验收并投入使用;增设肾病风湿免疫科、耳鼻喉科,完成血液净化中心、康复一区中医特色门诊及焦作市名医堂建设;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分级通过4级评审;“焦作市体育医院”挂牌成立;顺利举办中医药文化暨第五届膏方节;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联合办学,共同打造“院校深度融合、共育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启动以“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开通“一站式”服务平台……
2023年,市中医院捷报频传,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每一分收获都是辛勤汗水的付出,每一项荣誉都是砥砺前行的动力。
答好党建“三道题”
赋能医院“加速跑”
去年,市中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领导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党建引领、促进业务融合,多措并举答好核心题、关键题、发展题,开拓医疗服务“新路径”、激发医院发展“新活力”,积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好凝心铸魂,答好“核心题”。该院党委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领导班子“头雁效应”抓实理论学习,从自身做起,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带动医院全体职工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主要以个人自学、集中学习、读书班、中心组理论学习等不同方式,齐头并进,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教育。一是原原本本,学习原著。二是领导带头,开展宣讲。三是集中研讨,深入交流。从理论中寻找推动医院发展的路径,真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落实,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该院狠抓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和清廉医院创建行动。
二是抓实基层基础,答好“关键题”。该院党委督促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以“支部树品牌、党员作表率”为主题,着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党建品牌。在“一院三区”同步开展党员公开承诺,重塑党建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业务发展、学科建设、科室规划等方面的领导作用。扎实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双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迸发。2023年11月,该院外科一党支部顺利接受河南省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党支部创建验收,并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答好“发展题”。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中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意志、行动统一到主题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推动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该院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医院发展难题隐患,深入调查研究,在切实解决问题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用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该院还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主题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注重从个性问题、具体问题、反复出现的问题中解剖发现深层次问题,有针对性完善制度机制,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共新建制度9个,修订制度7个,有效提升了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
“在以后的工作中,市中医院将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走好群众路线的必修课,继续依靠调查研究这种方式来摸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钉钉子精神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接地气的良好形象和办实事的过硬成绩取信于民、造福群众。”该院党委书记成文烈如是说。
目前,该院将主题教育当做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主题教育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针对性完善制度机制,从根本和长远上解决问题,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全面营造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环境。
强化中医优势学科建设
为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作为我市中医药龙头单位,市中医院立足中医,结合现代医学需求,健全学科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中医有优势,西医有实力”的学科格局,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中医学科建设方面,该院以区域中心建设引领学科发展,2022年8月,脑病、康复两个区域中心顺利通过河南省卫健委评估验收。2023年6月,康复科成功申报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目前,该院区域诊疗中心亚专业进一步分化,脑病中心先后建立了卒中、眩晕、失眠、头痛、痴呆、神经介入、神经外科、重症等8个亚专业;康复中心建立了骨病、脊柱损伤、中风、关节、儿童、运动损伤、盆底等7个亚专业。各专业组均拥有独立的团队和病区,能够独立开展亚专业方向相关疾病的诊治。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的焦作市中医院中医优势专科综合楼的建成,必将为两个省级区域诊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区域诊疗中心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去年,该院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精神,把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人才品牌效应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制定《焦作市中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管理办法》,经过不懈努力,提升人才待遇,先后引进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引入脑外专家5名,特聘介入博士1名,脑病、康复硕士生导师2名,使医院科室不断完善,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医院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中药制剂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有力抓手,是中医专科专病学科建设有力的保障。为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诊疗疗效,该院加大制剂中心建设,并于2023年3月27日顺利通过食品药品评审检验中心验收并开始投入使用。现制剂中心面积1000余平方米,配备提取浓缩设备、固体生产设备、液体产设备、栓剂生产设备等50余台,可配制水丸、浓缩丸、蜜丸、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11个剂型。现有29个制剂品种,覆盖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康复科等临床科室。另外,100个制剂品种正在积极申请。同时,该院鼓励临床科室及医联体单位使用学科制剂并适当改良部分制剂的剂型,使其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体现医院的公益性。
中医特色疗法和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特的疗效,该院注重中医特色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技术完善,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技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独特优势,目前该院已使用中医适宜技术66项,待通过33项。
名医大师辈出,是中医传承和振兴的希望。近年来,市中医院大力实施培养名医、发展名科、建设名院“三名”战略,涌现出一大批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名医名家,搭建起了由“省名中医、焦作市名老中医、焦作市名中医、焦作市中青年名医”组成的名中医人才梯队,把“名中医”招牌做强做亮。
时隔9年,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公布第三届“河南省名中医”评选结果,该院院肝胆脾胃老年病科一区主任陈百顺榜上有名,这是我市唯一一个荣获此称号的中医师。
作为“焦作市中青年名中医”,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赵金岭是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我市唯一培养对象、河南省首届仲景国医传人。今年,他被推荐为“第二届焦作楷模”人选。此外,该院还有“焦作市名老中医”褚玉槐、王骧腾;有“焦作市中青年名中医”“焦作市名中医”,比如宋汉秋、杨明军、谢静红、李凌云等。康复一区医师吴绪海,去年被焦作市总工会授予“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青年医师中楷模。
在凸显中医特色的同时,该院努力补齐外科发展短板,并为此多方引进人才、技术、设备,外科综合实力迅速增强,普外科一区、普外科二区、神经外科、综合外科、肛肠外科、显微外科、骨伤科、妇产科……一大批外科学科日趋完备,这标志着市中医院内外科并举的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33个临床科室,其中内科22个、外科11个、中医科室25个,形成了中西医并重、内外科齐全的临床架构,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院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医教研管齐头并进
奏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该院领导深知,如果把医疗看做“今天”,那么科研就是医院的“明天”,而教学则是医院的“后天”。高水平医院不仅是规模大、装备先进,还应该有一流的管理、技术、质量和服务。而这意味着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同步发力,全面推进。如今,在该院奋进新征程中,“医教研协同”成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
去年,该院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联合办学,共同打造“院校深度融合、共育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
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事业发展,该院陆续建成国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焦作市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成为集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骨干单位。成立“焦作市名医堂”,特邀焦作市名老中医、名中医、中青年名中医、民间名中医来院坐诊、授课,同时选拔20余名优秀青年医师作为学术继承人临证抄方、耳濡目染,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基本功,提高中医辩治、遣方用药的领悟力,传承学术思想。加强教学基地和规培基地建设。教学工作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和里程碑,该院紧紧依托中医院校的科研优势和文化底蕴,重视临床教学工作,与高校合作成立康复学院,选拔20名兼职教师,进行医学研究和创新。截至目前,已有16个科研项目申报中,实现医教研融合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优质服务交出“满意答卷”
擦亮中医药“金字招牌”
去年年初,在新冠疫情最关键最吃紧最危险的时刻,市中医院启动“全院一张床”收治模式,做到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实行跨科收治,全天候保障有需求患者的医疗救治。新冠感染患者“阳康”后,由于正气不足、邪气尚有残留,正邪交争,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咳嗽、头痛、身痛、失眠、焦虑、乏力、食欲不振、味嗅觉减退、腹胀、颈腰椎僵硬、关节痛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市中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利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拔罐、耳穴压豆、刮痧、推拿等中医疗法……提升新冠感染者的正气,解除患者疾痛。
在去年11月举办的市中医院中医药文化暨膏方节,该院通过中医药文化展示、膏方制作过程演示、专家讲座、义诊、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尤其是该院推出的中药版酸梅汤、“三参三世”奶茶等中药茶饮,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去年,该院还坚持“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主线,以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为导向,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目标”,大力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把“临床最简单、患者最方便”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切实做到“让专家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医院有举措、服务更贴心”。启动“一站式”服务,在人民院区一楼大厅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将原有的导诊、转诊、就医咨询、用药咨询、医保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老年人就医服务集中到一起,简化办事流程,为患者和家属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最便捷的服务路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家庭护理需求,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该院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护士到家,为出院患者、高龄或失能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患者群体、特别人群、母婴人群等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确保大家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护理服务……一系列的优质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备感信赖。
医院好不好,服务优不优,患者最清楚。患者魏存根去年在该院解放院区先后两次就医治疗,每次住院治疗,都能让他感受到该院医护人员待他如亲人一般的热情和耐心。去年年底,他通过114查询到了市卫生健康委的电话,向市卫生健康委打电话诉说了他在市中医院就医经历及所见所闻,并建议对市中医院一群医务人员为人民群众提供感动式服务给予表扬。向市卫生健康委不是反映问题和表达诉求,而是建议表扬市中医院一些医务人员。此事不仅引起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还被新闻媒体记者采访。事后,新闻媒体以《一通电话背后的医患情》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优质的医疗服务点亮人心。为患者着想,用心对待就能赢得患者的真心回馈。这样的医院,就是老百姓信赖的医院。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市中医院荣获“2021-2022年度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称号。自2017年以来,该院已经连续多年获此殊荣。
“‘群众满意医院’这个奖牌,我们中医院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全市人民群众的信赖,更是人民群众健康的重托。”该院院长赵延兵谈及此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传岐黄薪火,扛鼎中医药发展大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中医院在党建引领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勇毅前行,不断开创中医药工作新局面、奋力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着力创建“质量一流、服务一流、疗效一流”的名医、名科、名院,聚力打造中医药发展新高地,创建党和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新时代一流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