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5日

———————— 凝心铸魂创伟业 奋楫扬帆谱新篇 ————————

市引沁广利灌区服务中心

以新形象新作为 书写灌区发展优秀答卷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核心提示

汇聚伟力开新局,上下同欲铸华章。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引沁广利灌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后的开局之年。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这一年,该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瞄准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总目标,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载体,扎实做好供水管理、防汛抗旱、定额配水、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机构改革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实干实绩实效交出优秀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渠清水润孟州。

该中心领导深入灌区生产一线调研。

该中心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该中心组织开展“学优良家风、树廉洁意识”参观学习活动。

市引沁广利灌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该中心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本版照片均由市引沁广利灌区服务中心提供)

■回眸2023

成绩镌刻奋进荣光,更彰显责任担当。这一年,该中心立足新起点,围绕省、市发展战略和灌区发展总目标,高站位对标,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各项工作成绩突出,亮点纷呈。

加强政治建设

主题教育扎实开展

该中心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和“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谋划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丰富学习载体,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开展读书班等方式原原本本学原著;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周五集中学习、“学习强国”“河南网络干部学院”等平台,结合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广泛学;通过开展上党课、理论宣讲等方式带动学;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次、开展读书班2期、上专题党课3次、交流发言30人次;积极组织开展“建言献策”“立足岗位作贡献”“推荐身边榜样”等活动,树典型12个,建言献策11条。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明确调研课题5个,走访基层单位8家、用水协会组织10个、水库10座、大小鱼塘25个、农户20家,与当地用水群众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用水难点堵点等问题22个;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基层党支部联络机制,有效了解基层诉求;深入基层党支部、走访党员,协调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认真检视整改,结合巡察整改,在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全面从严治党等6方面查摆问题11条,建立整改台账,已全部完成销号;注重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修订完善财务与资产管理、“三重一大”、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度机制18项。

强化组织建设

党建引领更加有力

该中心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组织建设,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后,为推动工作、实现融合发展,先后完成该中心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成立广利党总支、完成各党支部换届工作,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为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深化“五抓三创三提升”工作机制,结合季度“3+N”考核评比,确保各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主题明确、方式具体、效果明显,提升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注重队伍建设,全年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2次,提拔党员干部24名,选调15名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发展党员8名,选优配强灌区党员队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加强供水管理

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该中心引沁灌区引水1.21亿立方米,其中工业供水2293.6万立方米,农业用水9885.1万立方米;广利灌区引水9428.3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6548.3万立方米,补源2880万立方米。做到科学调度,持续深化“一科学两精准”供水理念,建立规范用水统计和监测计量管理制度,合理制订灌溉计划,保障群众用水按时足量;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加大调蓄力度,做好灌区库池蓄水补源,为孟州西部岭区、济源南部岭区92座小型库池补源900万立方米,切实保障冬灌用水;充分利用非灌溉期积极向青风岭地下水漏斗区补源6727.24万立方米,逐步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灌区“一张图”工作,成立“灌区一张图”工作小组,按时完成上级绘图成果报送工作;进一步摸清灌区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种类分布底数,统计灌溉面积42.4万亩,实现全灌区地块电子化管理。

加快工程建设

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该中心立足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灌区工程质量。持续完善灌区项目库,按照项目性质分类,统计项目50处,15处正在申请上级资金。严把时间节点,完成投资50万元的引沁抗旱工程扫尾、验收及结算工作,完成广利灌区2020年度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验收、2023年渠道清淤及修复工程和补水河测流项目实施。完成岁修工程12处水闸维修工作,投入维修养护费80余万元完成蟒河管理所屋顶治漏、槐树口管理所餐厅改造、六支渠杜村节制闸、贾沟泄水闸动力电源改造、渠首管理所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

强化工程管护

灌区标准化管理持续提升

该中心坚持以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为有力抓手,加强骨干工程日常管护,全面提升灌区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管护标准,修订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工程管理细则、应急抢险救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5项,新建《穿越邻接灌区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制度》,推进工程管理规范有序。加强工程日常管护,持续深化管养分离改革,修订骨干工程管护手册,提升管护标准,加大工程巡查力度,积极开展2024年度养护公司招标工作;认真做好骨干渠道的“一查、二治、三清、四通两管用”等管护工作,维修水毁坍塌40米、煤矿沉陷段150米,清淤19处,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持续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根据灌区标准化管理的新标准和要求,及时制订灌区2023年度标准化工作提升方案,持续细化提升标准细则,组织开展年度自评工作。2023年6月9日,广利灌区被评定为河南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加快机构改革

强化干部人才培养选拔工作

该中心积极适应机构改革形势,稳步推进单位融合,壮大干部人才队伍,为灌区增添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根据市委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的步骤安排及《三定方案》有关规定,按照“平稳过渡、片区管理、独立核算、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完成引沁和广利两个灌区合并后法人变更、领导干部调整、科室整合、财务核算等工作。开展科级定岗及选拔工作,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结合灌区实际研究制订科级干部调整及副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新任命正科级干部13人、副科级干部17人,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力量。加强技术人才培养,2023年考核通过高级技师人员3人,评审通过正高级工程师1人、副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新聘任副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职称2人。

扎实做好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

灌区工程安全运行

该中心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确保灌区安全运行。做好防汛工作,及时调整灌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组织开展汛前安全排查大检查,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建立物资台账,积极开展“四防”工作,确保灌区安全度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对《黄河保护法》、节水、河湖健康、生态保护、防溺亡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出动水法宣传车100余次。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灌区总干渠日常安全巡查,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完成灌区2023年度水质监测工作;组织开展防溺水专项行动,建立防溺亡台账,配置救生设施设备,确保灌区安全生产“零事故”。

强化监督执纪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

该中心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党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事宜,集体讨论和决定“三重一大”事项113项。开展常态化廉政教育,积极开展典型案例通报、廉政小故事推送、重要时间节点廉政提醒等常规化工作,完成党员干部廉政档案更新上报,加强廉政风险点管控;深入开展酒驾醉驾以案促改、“廉洁从家出发”及“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等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廉洁意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监督,加强对灌区工程重要环节监督,纪检参与工程招标和询价监督12项、工程验收监督14处;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信访举报案件9件,4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诫勉谈话2人、谈话提醒1人。持续深化巡察整改,建立长效整改机制,实行台账销号制度,原市引沁局反馈35个问题完成整改34项,原市广利局反馈36个问题完成整改34项,巡察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展望2024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4年,该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六大工作重点,豪情满怀开启新的一年,再谱新的华章。

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原原本本学、深入细致学、融会贯通学、结合实际学,注重学用结合,灵活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方法论指导灌区工作实践。

全力保障供水服务

紧紧围绕“灌区群众对丰收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定额配水改革,完善灌区“一张图”工作,持续扩大灌溉面积,确保灌区农田应浇尽浇。做好库池蓄水补源,持续做好工业、生态等供水服务,提升灌区保障能力。

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

加强与济源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加快推进灌区“十四五”项目复工建设;不断细化完善工程管护标准规范,着力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提升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三有一保障”“一查二治三清”“四通两管用”等工作,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

依照上级关于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的工作要求和“三定方案”有关规定,按照“平稳过渡、片区管理、独立核算、逐步提高”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财务核算、业务整合等工作,确保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平稳过渡和深度融合。

做好灌区安全生产、防汛、

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积极开展水法宣传、节水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防溺亡专项督导等工作。提早安排防范,做好汛期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全力保证灌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加强纪检监察力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积极开展“以案促改”“廉洁从家出发”“书记讲纪法”“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等活动;强化监督执纪,灵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巩固灌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唯有干在实处,才能干出永无止境;唯有走在前列,才能谋取新篇。”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远峰说,“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总目标,从长远着眼,从脚下出发,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状态和争上游创一流的劲头,谋新篇、开新局,持续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篇章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