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5日

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医疗答卷

——焦煤中央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八个更”来描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项就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与服务,则是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指标。

作为一家有着75年历史传承和文明底蕴的“大医院”,焦煤中央医院弘扬“仁爱敬业 追求卓越”的精神,瞄准群众期盼,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对标先进,强优势、补短板,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在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朱传胜

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站揭牌落户。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再认证。

马好斌(左三)荣获全国第五届“身边最美药师”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 擦亮“大医院”品牌形象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年初以来,焦煤中央医院党委将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鲜明旗帜,不断深耕医院党建与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建设基因红、党徽金、廉洁白、长青绿、魅力橙的“五彩大医院”,并在探索中构建起“党建+”工作模式,持续擦亮“大医院”这块金字招牌。

去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寻找身边最美药师”活动,焦煤中央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好斌获得河南省医疗机构唯一“最美药师”荣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2023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党建+”模式赋能五彩中央医院高质量发展》荣获典型案例;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出彩卫生健康人”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2023年度主题文艺作品评选活动中,该院多项作品获得荣誉。

该院75年的发展证明,党的领导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央医院从一个辉煌迈向更大辉煌的重要“法宝”。

焦煤中央医院建院于1948年,在第一届党委书记宋励华的努力协调下,从湘雅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上海医学院等多个全国知名医学高等院校招揽了黄宜厚、岑军辅、王一声、袁一新等20余名第一批大学生,正是他们,在我市建市之初就将焦煤中央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托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然是焦作这座城市最重要的健康引擎;也正是他们,擦亮了“大医院”这块金字招牌,让这个称呼深深印在焦作市民的心中。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医院再度焕发创业般的激情,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去年启动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三级甲等医院,是现行中国医疗体制中的最高等级。“三甲”创建评审,是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大比拼,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国考”。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来形容“三甲”复核评审,并不是夸张之词。

说了办,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该院在院党委引领下,充分发挥“特别能战斗”精神,锚定三级甲等医院创建阔步前行。

为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管理能力,该院安排领导班子进行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为进一步夯实医院管理基础,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该院推行7S管理,紧紧围绕“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为目标,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全身心地参与7S管理中。

为了满足“三甲”医院的需求,该院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根据医院的业务需要和发展规划,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多项信息化项目开工建设。与此同时,该院外请专家来医院进行现场指导,对评审工作的要点和难点进行系统讲解。此外,该院还利用月例会、周例会,深入学习标准内涵,查找不足、及时整改。

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这也是该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关键一招”。去年,该院隆重举办了建院75周年庆祝大会,动员全院职工在新时代上下同欲、风雨同舟、砥砺奋进,再创辉煌,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而努力奋斗。对此,中华网、中国人口报、中国煤炭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以及河南日报、大河网、医药卫生报等省级媒体对该院进行了报道,充分展示了“大医院”的品牌形象。

创新医疗技术 高质量推进重点学科建设

骨科一区团队率先开展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承办“白求恩·河南省骨科加速康复公益行——走进焦作”活动。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CT三维重建、导航截骨磨骨、动态测量评估、精准假体置入……手术室里,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与医生精准配合进行手术操作,这不是科幻片场景,而是真实发生在焦煤中央医院骨科手术室现场。2023年10月24日,该院骨科一区主任张之智带领团队在豫北地区首次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术。11月29日,张之智又带领团队成功实施豫北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据介绍,机器人辅助下行关节置换术,能够精准进行术前设计、术中规划和假体植入,无论是全膝关节置换还是全髋关节置换,都能在手术中准确执行医生的术前规划,高水准完成多项手术辅助操作。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骨科的治疗手段全面迈入“机器人时代”,在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骨科医疗模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人工智能辅助下精准医疗带来的福利。

“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整个时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而飞速发展,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新手段、新仪器、新设备、新药物、新疗法等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如果医院不能及时跟上医学科技时代的步伐,将失去应有的医疗地位。”该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好斌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他号召全院上下把心思用在研究解决本专业发展的问题上,把行动放在科研水平的提升上;切实做到用智谋事、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创新,着力破解难题,不断探索推动医院科学发展。在该院的号召与大力支持下,去年,该院一大批新技术、科研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该院落地生根,强有力保障了患者健康,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心血管内科一区,孙红蕾团队去年3月14日以来,成功应用新技术Shockwave冲击波球囊治疗了3例冠状动脉内严重钙化患者。该项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焦作市心血管冠脉治疗技术的又一项空白,在复杂冠脉介入治疗领域步入了省先进行列;去年8月4日,孙红蕾团队又成功完成焦作地区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标志着该院起搏器治疗正式进入“无线微创时代”。

据悉,2023年,该院组织专家对17个科室23项“2022年度新技术新业务”进行评比,经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后,评选出19项进行了表彰。

除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该院去年在科研项目上取得了高质量进展:组织参与申报“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其中普通外科三区邱福轩团队的“下肢动脉腔内修复联合MEBT/MEBO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和骨科五区孟志强团队的“SDF-1α通过调节软骨下骨骨重塑从而调控骨关节炎进展的机制研究”成功立项;组织申报“焦作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应用基础研究类6项、软科学研究类3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在推进科研项目上,该院还涌现了“发明达人”。防治近视矫姿座椅、组合式脊椎手术用腰背部切口牵开器、便携组合式字母手机、外科手术专用软组织微创夹持牵开器、一种用于卧床病人的护理车……10余项新型实用发明全出自该院科教科主任胡金明之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胡金明还荣获了2020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

为了给该院医务人员搭建更好的科研平台,去年,该院成立了河南首家骨组织移植与再生技术转化医学中心,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打造以骨组织库和细胞库为核心的综合生物样本库,将骨组织移植与干细胞的保藏与转化应用相结合,通过骨组织移植平台、再生医学转化平台及华润医商大数据平台相结合的模式,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疾病治疗等方向上创造创新与发展,为该院所承担的河南省创伤(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下坚实的科研基础。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去年,该院先后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再认证、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河南省三级创伤中心、2023年全国静脉血栓症防治中心医院认证工作;建立了徐立然名中医传承工作站、孟祥乐博士后工作站;承办了第二届焦作太极血管论坛系列活动之透析通路高峰论坛以及今年承办的“白求恩·河南省骨科加速康复公益行——走进焦作”活动;创建了河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中国2型炎症皮肤病临床研究与均质化诊疗项目协作单位及区域医联体成员单位、中国创面修复学科能力建设示范单位;新增了神经介入专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骨科专业、胸部微创专业4位主任委员,肯定了该院在4个学科建设的学术地位。目前,该院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焦作市显微外科诊疗中心、焦作市创伤(骨科)区域医疗中心,正在筹建省级创伤(骨科)区域医疗中心,骨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分别建成焦作市医学重点学科,骨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胸部微创、疝与腹壁外科、神经介入、皮肤病学、临床药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别是焦作市医学会主委单位;积极参加“焦作市2023年度老年医疗康复技能竞赛”“焦作市2023年度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暨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焦作市2023年度急诊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等,获得优秀组织奖、团体三等奖、个人一等奖、个人二等奖等荣誉;成立多学科协作诊疗组(MDT)。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为疑难病患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系统化、个体化、规范化和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最具幸福感的医院

慈佑颐康院的老人打游戏。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端午节为患者及家属送上“爱心粽”。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环境优美的“医院花园”。

步入焦煤中央医院,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皆是诗意。特别是在医院住院大楼东边,该院还专门改建了一个上千平方米的花园,精致小巧犹如江南园林,假山怪石、拱桥流水、亭台小径、芳草如茵、曲径通幽,绘就了一幅自然写意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为患者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温馨、舒适的绿色就医环境,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而且优美的医院环境起到非介入性的、非药物的、不可思议的治疗作用,可以增进患者恢复健康。由此,“一半医院一半花园”的美名不胫而走。

步入焦煤中央医院大院,映入眼帘还有苏式建筑门诊楼,一门、一窗、一墙,处处透着浓浓的年代感。简约古朴的苏式建筑,正是该院经历了75周年的历史见证。目前,该院绝大多数门诊仍设在这里。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苏式建筑门诊楼,不仅是一道亮丽风景,还是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矢志兴医的梦想殿堂,其承载了焦煤中央医院几代人追梦路上的情感记忆,见证医院的发展壮大。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过去,这里的每一块墙砖,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走进门诊楼二楼院史馆,与一幅幅泛黄的影像、一件件珍贵的老物件面对面时,仿佛踏入了一条奔腾的历史河流,让参观者身不由己地跟随焦煤中央医院历史的波涛起伏,惊叹、感动、唏嘘、欣慰、期待……如今,该院院史馆成为职工热衷的打卡地。由此,“一家医院一部焦作史”的说法流传开来,成为外地人深度了解焦作发展史的一个必不可少地方。

到医院看病,停车难是不少患者及家属的普遍感受,但是在焦煤中央医院却是另一番景象。该院院内停车场地不仅大,而且还科学施划停车区域,增加车位供给,设有机动车停车场(共700余个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场4个,使停车更加合理、顺畅。为腾出更多的停车位供前来就医的患者停车,该院党委还号召广大职工绿色出行前来上班,将更多停车位留给患者使用,率先在全市解决了医院停车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院停车,不用交纳任何停车费,这让不少看病的患者及家属幸福感满满。

焦煤中央医院打造慈佑颐康院和慈仁疗养院的老年人,同样也是幸福感满满。慈佑颐康院和焦煤中央医院近在咫尺,不仅能享受到该院专家的查房、义诊,还能在慈佑颐康院参与各项文化娱乐活动。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围在数台游戏机前像孩子一样快乐地打游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与名家书画家一起挥毫泼墨、切磋技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人们到自助餐厅享受健康美食;慈仁疗养院地处市人民公园,去年11月份重新装修后,居住环境更舒适,而且还能乘坐慈仁疗养院休闲电车巡游公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已通过焦作市卫健委三级乙等医养机构的评审,也是我市唯一一家向河南省卫健委申请创建三级甲等医养机构的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幸福感,去年,该院围绕“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推行院内智能导航服务、推行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推行诊间支付服务、推行病区结算服务、推行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诊需求,将温暖真正送到患者心坎上。

与此同时,该院去年还启动了“善文化”年活动,在工作中倡导和弘扬“善文化”,存善念、说善言、行善事,将“善文化”在该院传承发扬下去。

“当前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患者从‘求医’转变为‘择医’,医院除了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外,还要改变‘见病不见人’的单纯技术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环境和设施,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服务。”该院副院长范波胜(主持行政工作)如是说。

在该院看来,医院职工是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如果他们没有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便很难在长期繁重的压力下保持良好状态。为此,该院还在提升职工的幸福感上持续发力:2023年8月,该院餐厅实行自助餐就餐模式,为职工提供2元早、晚餐,5元午餐及提供每月免费理发一次的福利;为职工庆祝生日送蛋糕、送贺卡、送祝福“三送”活动;开展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的“四送”活动;为直系家属提供门诊检查半价;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困难救助机制等活动,一系列举措推出,让该院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新时代展开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进入新的一年,该院上下将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心决心,发愤图强、奋发有为,推动该院各项工作持续进步,为建设基因红、党徽金、廉洁白、长青绿和魅力橙的生态文明、五彩美丽中央医院,为守护怀川百姓健康再谱华章。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焦煤中央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