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07日
述职交答卷 接续启新程
——晒一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科室2023年度成绩单
建设工程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工程科聚焦主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交出精彩答卷,共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5个,建设工程规划土地核实意见书21个。
实现市政公用服务接入需求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联办理,将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接入需求提前至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联办理。目前,已为金立方大厦等4个项目办理手续。
实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施工许可证并联办理,为山阳区第二消防站等项目同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实行工业项目许可告知承诺制,通过承诺制为河南平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此外,对市政管线类工程项目实行“一窗受理、一表申请、并联审批、统一出件”。目前,为建设路(汽运北院家属院)分支供热管网工程等3个项目办理手续,完成了2023年度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项目公开招标及系统更新维护工作。
村庄规划 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村镇规划科聚焦中心大局,紧扣本职工作,多措并举加强镇村规划管理,不断提高镇村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优化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要求各县(市、区)结合“三区三线”成果和《河南省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进一步优化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截至目前,各县(市、区)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成果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纳入总体规划中同步报批。
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该科认真梳理村庄,对现有村庄规划成果进一步优化提升,2023年,全市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1399个,其中136个村通过规划评审,规划编制率达98.6%,编制率居全省前列。
2023年5月,组织召开乡村规划委员会制度建设观摩会,加快推进完善各县(市、区)乡村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规范村庄规划建设。全力推进我市村庄建设边界划定工作,确保边界划定成果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用地需求。
生态修复 绿水青山入画来
本报记者 张 苗
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省首家通过省级终验,编制完成《焦作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规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绘新卷。
持续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修武崔庄一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矿山面积3485亩;编制《我市“十四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注重规划引领,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编制完成《焦作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助力乡村振兴,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对我市两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对标对表进行梳理自查,并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探索推进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此外,组织武陟、沁阳、博爱、修武和高新区共五个批次的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复核工作,全市新增耕地面积9.96公顷。
地矿保护 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过去一年我市未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事故,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拉网式排查。排查确定隐患点97处,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97份、避险明白卡375份、防灾预案表97份,并向各县(市、区)政府下发目标告知书,去年共巡查排查5500余点次。
全部地质灾害点建立管理档案,明确防灾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组织实战化演练,修订完善《焦作市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印发《焦作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去年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48场、培训46次。
创新开发和更新升级“焦作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APP,实现信息查询、定位导航、电话拨打、短信群发等功能。主动向上对接,为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免费加装15套在线监测设备。坚持全覆盖管理,确保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达到各级有关人员。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7期。
矿权管理 做好矿山开发利用统计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权管理科严格贯彻实施矿权管理新政法规,聚焦安全生产,全力以赴做好全市矿山开发利用统计。
按期完成全市《关于矿产资源市场化交易专项整治的自查报告》和《焦作市石灰岩矿开采利用情况报告》;每季度及时组织矿山企业填报开发利用统计报表和矿山企业调查表;指导全市持证矿山企业完成2022年度开发利用统计直报,报送矿产开发利用统计质量管控情况等。
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按照该局党组和上级相关要求,印发《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场馆类安全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的通知》《关于迅速开展矿山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持续推进全系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建立台账,采用对账销号的方式逐一排查整改,共计开展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341次,发现一般隐患211条,整改隐患211条。
与此同时,该科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科室,配合市攻坚办和控尘办,做好持证露天矿山、土地收储项目、生态修复施工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工作。
行政服务 惠企便民办实事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事项服务科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六最”一流营商环境中心工作,扎实做好政务服务,过去一年共办理各项审批事项147件,其中规划类117件、测绘类17件、用地类13件,完成行政许可事项公示231条。
持续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该局监管事项主项9项、子项48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进行监管,各业务科室共录入62件,主项、子项覆盖率均为100%。完善审批系统平台建设,按要求分别对工改事项、预审与选址事项进行调整,目前该局政务服务事项共165项。
协助“项目首席服务员”开展帮办代办,加快对中福钛锆产业园项目规划选址、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环评、工程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
持续在该局网站补充惠企政策20份,将最新惠企政策、该局汇编的惠企政策摘录彩页推送给企业,助力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持续开展“有诉即办”“企业纾困360”工作,共受理有诉即办4件,受理转办“企业纾困360”平台诉求问题2件,均已按要求时限办结。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服务大局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建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高质量。
在党建引领下,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纷至沓来:再次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获得省自然资源系统“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五届“河南自然资源好故事”演讲比赛决赛优秀组织奖、市直机关第二十一届职工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等奖等荣誉。
坚持政治统领。严格落实《党的建设“三级六岗”责任清单》,认真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深化理论武装。该局通过党组带头学、支部跟进学、主题教育“丰富多彩”学,强化学习实效,增强干的本领,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结对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扎实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活动,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耕地保护 坚决守牢耕地红线
本报记者 张 苗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为耕地保护开出“一三五”工作机制良方,进一步扛牢扛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
完善闭环管理,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我市出台“一项制度”,即《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工作的通知》;明确“三级责任”,即党委政府主任责任、基层组织管护责任、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建立“五项机制”,即耕地保护目标管控机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机制、违法查办快速联动机制、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从严从重追责问责机制。
强化“人防+技防”监管机制,加强“一网两长”网格化管理,全面压实四级“田长”、网格员耕地保护巡查责任,绘制全市所有涉农行政村的“耕地保护现状图”,落实“一村一图、以图管地、带图巡田”;依托“天眼+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卫星遥感监测、河南一号卫星、无人机航拍的作用,对违法行为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