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2月24日

《泰晤士报》与焦作煤矿

《泰晤士报》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份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曾因英福公司与焦作煤矿产生了不解之缘。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晤士报》关于英福公司的报道有数百篇,一时间,焦作煤矿享誉国内、蜚声海外,其所产的优质无烟煤,被誉为“香砟”,在欧洲市场声名鹊起、广受追捧,更是直供英国王室御用。

为了探寻《泰晤士报》与焦作煤矿之间的渊源,依托Gale 数据库《泰晤士报》数字档案,目前查询到最早一篇《泰晤士报》对福公司的报道,是1898年7月19日关于英福公司增发股票、攫取山西采矿权及谋划修筑铁路的新闻。英福公司攫取中国采矿权伊始,就把重点放到了储量丰富、开采便利、成本低廉的山西。1897年,罗沙第与刘鹗、方孝杰纠合,以晋丰公司名义,订立《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将盂县、平定州、泽州(晋城)、潞安府(长治)煤铁开采权售于英商福公司。1898年5月21日,英福公司又和山西商务局订立《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十九条,除原定四个矿区外,又增加平阳府(临汾)煤铁石油开采权。后遭到山西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面对汹涌澎湃的山西保矿运动,福公司一方面讹诈,要山西付出赎款银,另一方面集中全力,如法炮制攫取焦作煤矿采矿权。

《泰晤士报》关于英福公司焦作煤矿的专题报道,始于1898年7月23日的一篇消息《签订河南煤矿铁矿开采权协议》。这则消息称,“福公司在黄河以北的河南省享有60年煤矿和铁矿开采权的合同已经签订”。该消息从侧面印证了1898年6月21日《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订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的签订。此外,这则消息还透露出河南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劳动力价格低廉,但交通运输不便,福公司计划修筑铁路与内陆航运联通,进一步扩大煤炭外运通道,这为后续“道清铁路”的修建埋下了伏笔。

英福公司初期对焦作煤矿的开采情况也可在《泰晤士报》中寻到踪迹。1909年5月13日的《泰晤士报》报道,“福公司1908年在焦作煤矿1号竖井、2号竖井的开采过程中遭遇困难,随后在1号、2号竖井以北1200英尺处发现了一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新煤田,这个竖井被称为4号竖井。在4号竖井以西一千英尺的地方,又修建一个6号竖井”。瓦斯大、水大是焦作煤田的地质赋存条件,福公司对焦作煤矿的开发建设之初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探索。有关资料显示,截至1915年,福公司在焦作共开凿了10个矿井。后来,由于焦作中部的几个矿井接连被淹,福公司经营不善,毅然放弃中部煤田,转而开采焦作西部的矿产。1916年,福公司在李封村购得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土窑扩为大井,这就是东大井(1919年投产),即李封矿。1919年,福公司又在王封村购地开凿了他们自己的第一口大井西大井(1923年投产),即王封矿。东、西大井后来成为福公司的主要矿井。这一时期,由于福公司的生产经营重心从焦作中部转向西部,焦作西部地区开始不断崛起,形成了目前焦作市中站区的雏形。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声援“五卅运动”,焦作煤矿工人以“特别能战斗”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罢工。这次大罢工,不仅在政治上沉重打击了福公司,而且在经济上也使福公司遭受巨大损失。加之受中原战争时局和河南人民收回福公司矿权运动的影响,福公司从此一蹶不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福公司的经营状况引起了该公司高层的关注。据1929年5月29日《泰晤士报》消息称,福公司董事长纳沙访问中国期间,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以期重新恢复福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尽管福公司积极努力,但直至1935年,吴德罗夫以福公司董事长的名义,再次面见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蒋介石委派翁文灏为“整理河南中福矿务专员”,翁文灏和孙越崎共同来到焦作进行矿务整顿,福公司才真正恢复生产。在翁文灏和孙越崎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治理,1935年年底,中福公司产煤达105万吨,利润112万银元,基本实现了产、运、销、利“四个一百万”的总体目标。对此,《泰晤士报》详细报道了中福煤矿整理经过,并对翁文灏经营管理有方大为赞赏。伦敦股票市场上的福公司股票,也因此大幅度上涨。

在焦作煤矿的百年开采史中,焦煤南迁在企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泰晤士报》对此也有专题报道。1938年7月7日,《泰晤士报》以7月6日福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的召开为切入点,报道了上半年福公司的煤炭产量和企业收益情况,并分为“战事(抗日战争)爆发”“矿井关闭”“黄河大桥被炸”“工厂内迁”等11部分对抗日战争时期中福公司南迁进行了详细回顾。文中指出,“(1937年)8月底,(中福公司)产量缩减。10月,妇女和儿童撤离。由于日寇沿着京汉铁路迅速推进,总公司(中福公司)决定关闭矿山,并把总部和尽可能多的机器和设备转移到大约600英里远的汉口。所有的设备和机器都是从已被水淹没的矿井(李河矿、李封矿、王封矿)中转移出来的,所幸机器完好无损”。为了保护中福公司的企业财产,“英国以及法国和比利时大使馆,友好地告知中国和日本当局,他们的国民在我们的矿山持有大量股份,同时要求中日当局通知有关军队为他们提供全面保护。政府已采取措施,确保福公司的财产被正确标记上英国国旗,并张贴官方公告,通知所有相关人员这是英国的”。中福公司南迁是外商合资公司跟着中国人南迁的独一无二的范例。福公司当时基于自身利益同意南迁,并对南迁后焦作煤矿本部财产作出了适当安排,这在1938年2月日军占领焦作煤矿初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福公司的企业资产。然而,后期随着日寇侵华野心的进一步膨胀,日寇在威逼利诱下一手策划了“排英运动”,使焦作煤矿彻底落入日寇之手,此后日寇对焦作矿区人民进行了极其残暴的殖民统治和掠夺,焦作煤矿进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中福公司南迁后,以武汉为中转站,在中国西南腹地开矿建厂,为抗战大后方提供了能源保障,有力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战事业。1939年7月19日,《泰晤士报》报道了中福公司建设湖南湘潭谭家山煤矿,四川天府煤矿、嘉阳煤矿、威远煤矿三个煤矿的情况,并提到由翁文灏继续担任中福公司董事长、孙越崎和贝安澜分别担任总经理和总代理。1940年后,随着中福公司业务范围的缩减,《泰晤士报》关于中福公司的报道日益减少。

1956年8月,武汉市人民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接管汉口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汉口经理处房屋事》的(56)部领字第186/329号文件,正式接管中福联合处汉口经理处位于汉口沿江大道139号的房产,录用其职工,从而结束了英国福公司在中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活动。

《泰晤士报》作为一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流日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读者,它的新闻报道历来备受世界关注,英国各大政党更是将其视为其舆论宣传工具。焦作煤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备受《泰晤士报》关注,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政界对焦作煤矿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打开了焦作煤矿优质无烟煤在欧洲的市场,为世界上更多人了解焦作煤矿、了解怀川大地提供了窗口。可以说,《泰晤士报》是焦作煤矿饱经风霜、百年辉煌的历史见证者之一。

(策划:张嘉林 整理:白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