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07日

多维打造最美空间

赋能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太极全域剧场。本报记者 贾蓝 摄

本报讯(记者杨景鹏 通讯员冯光中)近日,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结果出炉,河南省焦作市太极全域剧场,在来自20个省的2684个空间中脱颖而出,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

此次活动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下,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焦作市推出40余个空间参赛,经过专家初评、复评和终评,6个空间分别斩获1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2项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3项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具体是,太极全域剧场获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文博艺术空间;秦厂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评“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基层文化空间;云台小七·田园居书屋获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公共阅读空间;覃怀书房获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公共阅读空间;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获评“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文博艺术空间。

自2021年以来,焦作市3次参加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荣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1项、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5项、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14项,交出了“最美空间赋能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近年来,焦作市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原则,统筹利用历史人文、景区景点等各方面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空间形态“美”、设施设备“智”、服务手段“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更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植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焦作市在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先用足、用活现有资源,推动空间建设跳出固有形态,创新采用“空间+景区+文化遗址”等方式,将阅读推广、文化活动与旅游游览结合起来,在公园广场、文物遗迹、景区民宿等区域建设了“百年焦作城市书房”“小麦博物馆”“黑陶小镇”“莫奈花舍民宿”等城市书房、文创空间、特色民宿等公共文化空间311个,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促进了城市品质化提升。其中,在美丽民宿周窑十八坊周边建设的周窑乡村图书馆,与河南省图书馆建立了分馆联建制度,并与焦作市图书馆实现了通借通还,推动了阅读服务走进乡村民宿,提升了广大群众阅读的新体验。

强化需求导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在人们追求美好文化生活的今天,多样文化需求迸发,公共文化空间“美不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人气“旺不旺”。为此,焦作市精准对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周边群众需求,积极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供给,并以预约式、菜单式、互动式服务提高用户使用、参与的便捷度。在空间环境营造方面,强调设计创新、业态多元、跨界融合,在场景创意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如太极全域剧场以印象太极演出为核心,通过将周边太极馆、太极景区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整合打造,与演出活动形成联动,带给游客优质的沉浸式体验。老苗窑洞书馆内设成人阅读、少儿活动、电子阅览等多个功能区域,运营中还将樊登书会引入老苗书馆,联合开展读书分享、教育交流活动,为广大村民和游客提供舒适温馨的文化阅读空间。

引入社会力量,促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运营上,焦作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共建共享的功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运营,不断提升空间服务内涵。温县在投入子夏书屋建设后,与大咖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联合运营模式,入驻幸运咖和蜜雪冰城两大品牌形象店,由店里员工负责书屋的日常维护运营,并与温县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同时在书屋内设置了半封闭的读书交流区,每年举办“趣味阅读写作”“趣味手工”、书法茶艺、文化礼仪等各类公益讲座及多彩活动近百场,形成了政府建设、社会运营的良性运转,搭建了书香新舞台。

此外,在实践中以“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平台为枢纽,积极推广“嵌入式”服务,挂牌了焦作百货大楼中心店、悠贝亲子图书馆、云上院子民宿等11个社会化服务点,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空间新格局。将文化服务有机融入各类公共文化空间,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如在焦作百货大楼、王府井商场、万达等商圈,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都市商圈”系列活动,通过非遗展示、技艺体验、美食品鉴等文化活动,吸引社会大众在走进商圈购物的同时“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让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真正让其转起来、旺起来、亮起来,实现了文化与商圈的互补、互利、共享、共融。

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