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08日

武世玉:弘扬工匠精神 守护黄河安澜

武世玉(左)和同事在交流工作。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

本报记者 杜挺勇

2023年,第九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举办。通过激烈角逐,喜报传来——

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基层职工武世玉在全国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国字号”荣誉,实至名归。

2012年参加治黄工作后,武世玉坚持拼搏竞进,练就一身本领,在平凡岗位闪耀光芒。近年来,他还先后获得黄委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河务局爱岗敬业道德模范、河南河务局优秀技能人才等称号。

奋斗青春、不负韶华,是埋在心中的执念。部队退伍后参加治黄工作,武世玉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了迅速掌握治黄技能,他不怕苦和累,下功夫练本领,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发现弱项,在工作中勤加练习,武世玉在积累中进步,逐步在河道修防、闸门运行、防汛抢险等工作中成为榜样标杆。

技多不压身,是武世玉的口头禅。然而,每一次进步和收获的背后,其实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汗水。就像备战第九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武世玉坚持跑步练体能,限时练习实操内容,更是经常学习理论到深夜。每天睡觉前,他会将所有操作情形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发现问题立即起身记录,第二天必须解决。就是靠着这种拼劲,最终面对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时,武世玉才能扛住压力,凭借过硬技能一举夺冠。

逆境锤炼、学以致用。武世玉说,参加竞赛,提升自己,最终目的是服务工作。近年来,他将竞赛所学融会贯通到水利工程施工中,不断提出关键性技术建议,为工程保质保量完工作出特殊贡献。最令人敬佩的,就是这样一名“技术达人”,还有着不一样的担当和吃苦精神。

迎着朝霞出,伴着晚霞归。在外人看来的辛苦工地生活,武世玉却乐在其中。他认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学到知识,越能彰显价值。

2021年,黄(沁)河流域出现历史罕见伏秋大汛。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武世玉迅速进入应战状态,主动请缨去沁河堤上参加一线值守。查险报险、河势观测、指挥抢险机械进行根石加固、对群防队伍开展技能培训……每天几乎连轴转,武世玉皮肤晒得黝黑,脚上磨出水泡。辛苦、疲惫,却咬牙坚持,武世玉说:“防汛关键时刻,累一些心里反而踏实。”

2023年年初,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建设正酣,武世玉在活动板房已连续住了一个多月。临近春节,本来可以调休,但他主动和同事商议,让家在外地的大学生回家过年,本地职工留下值守,以保工期不延误。春节期间,料物进场到了最忙的时候,经常连续奋战,一整天睡不了囫囵觉,武世玉依然没有一句怨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追求卓越的武世玉还特别注意传承技艺,是同事心中的“良师益友”。他把多年积累的技能经验和心得总结成操作要领,经常参加技能鉴定培训授课、业务骨干大讲堂、防汛抢险业务培训等。面对技术难题,他还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带头作用,与同事一道探索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虽然取得了众多成绩和荣誉,但武世玉非常谦虚。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冲锋在前,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对治黄事业无限的热爱,不忘初心、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