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13日
划重点!市教育局2024年工作要点来了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月8日,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本报记者 赵改玲
关键词 铸魂育人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继续实施清廉机关、清廉学校创建行动,添彩清廉焦作建设的教育底色。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实施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两创两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规范教材教辅、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培育“五育”并举实验区、实验学校。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全市1万余名中小学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全年2次对全市30万名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建立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关键词 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落实《焦作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实施方案》,完善中小学校基础设施,推进新建5所标准化学校和改扩建19所中小学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大力实施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项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提升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项目,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市十一中迁建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行动。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占比,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探索幼儿园集团化办园方式,支持公办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办分园、托管弱园、合作办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积极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指导孟州市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其他县(市、区)分批跟进。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严格执行划片招生,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等政策规定,规范招生行为,确保公平公正。实施职业教育高地建设行动。推进职业教育“1110”工程,遴选创建1所国家级中职“双优”学校,重点培育建设1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至少引进10家企业优势资源进入学校,力争实现中职学校“引企入校”全覆盖。实施书香校园建设行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图书馆标准化创建工作,利用教学楼连廊、走廊、楼梯转角等区域,建好用好校园公共阅览区、图书角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区域,配齐思想政治、历史人文、经典著作、自然科普、漫画绘本等书籍,涵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所有领域,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推进综合改革
持续完善中招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招生政策,完善考生志愿设置办法,引导考生合理填报志愿,维护良好招生秩序。落实属地招生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等中招政策,做好中招政策宣传、信息采集、政策性加分对象审核、分配生资格认定、招生录取、学籍注册等工作。完善中招体育考试实施方案,指导学校做好中招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持续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促进教育装备和学科实验教学深度融合,做好中招理化生实验考试工作。
加快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新高考改革攻坚行动,推动新老高考衔接转换,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加强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培训,完成高一年级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建设学生发展指导导师工作室,推进学生生涯教育、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改革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和配套政策,为2025年改革平稳落地打好基础。
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加快推进试点数字化平台、教师智能研修、新高考学业质量综合管理、师生信息化素养测评服务、人工智能实验室试点校、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三个课堂”)等平台系统的推广应用,优化完善焦作市中小学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加强教育教学应用和培训。
关键词 巩固扩展“双减”成果
巩固扩展“双减”成果。科学统筹学科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创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模式,鼓励“一校一策”开展个性化、精准化、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做好学生资助和教育帮扶工作,确保原建档立卡两类人群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和“应助尽助”。
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关键词 校园安全
落实《焦作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条例》,健全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填补安全管理“边际空白”,压实各级学校安全责任和末端责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加强校园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进校园“雪亮工程”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巩固学校安全防范基础。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问题隐患立项督办力度,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做好安全防范、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消防、校舍、校车、食品、危险化学品、防灾减灾、防校园欺凌、防校园踩踏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