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3月18日
和式太极拳修身养性之“理”
□朱 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式太极拳是中华传统内家拳之一,取道家“天人合一”、儒家“和顺中正”和中医“通经活络”之理论为指导,融理学、儒家、道家、医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为一体,是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结合的“代理架”太极拳。通过拳架中正安舒地习练,潜移默化中,指导拳架的“理”转换为对思想认知的指导,从而达到调整心态、应对生活压力、缓解焦虑的作用。
和式太极拳又称“尺寸架”,其特点是守中用中,不贪不欠,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礼记·中庸》中说:“发而皆中节(规矩),谓之和。”《荀子》中说:“血气和平,而意志广大。”以理为指导,要求练拳者守中用中,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通过和式“尺寸规矩”的习练,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松柔、气息下沉、心气平和,形成不骄不躁、与人为善的心态,有益于健身养心。
和式太极拳也称“圈太极”,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形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的特点。拳架练劲圆转,浑身一气如轮子圆活,要求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进退转侧,彼以刚来,我以柔应。通过和式太极“圆转之理”的习练,处处走圆,要啥给啥,形成“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形成一个遇事不惊、处变不乱的心理。
总之,和式太极拳以“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习练和式太极拳,循理而动、拳架中正、意气灵活,可以使经络气血畅通、关节灵活、“精气神”充盈;心静神聚,有助于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增加自信。
(作者为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