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10日
小蚯蚓背后的富民产业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曹 武 张文博
4月4日上午,一车满载着蚯蚓的货车缓缓驶出了沁阳市怀庆街道王庄村龙瑞专业养殖合作社的大门。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春利站在门口满脸喜悦地招呼着:“路上开车慢点儿!”
翟春利于2021年1月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上任,他便开始研究如何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们的日子“红”起来。
该村有一处废弃的煤厂旧址,如何焕发新机?一次偶然的机会,翟春利了解到村里有个年轻人在广州从事蚯蚓养殖工作多年。经过沟通发现蚯蚓养殖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也能改善周边养牛场牛粪污染环境的情况。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蚯蚓养殖状况,该村组织“两委”干部去济源、博爱等地考察学习养殖技术和收益情况。回来后,便着手在废弃的煤厂旧址上“试验”。
“经过前期充分考察和学习,大家一致认为,我们村的土壤条件和实际情况特别适合发展这个产业,加上我们周边养牛户、养牛场比较多。蚯蚓产业不仅能解决牛粪问题、改善环境,还能带动村民就业,也为村里增加一部分集体收入。”翟春利介绍。
整合资源、拉项目、建大棚、添置设备、购买蚯蚓苗……筹备工作一气呵成。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龙瑞专业养殖合作社。2021年10月,蚯蚓养殖基地一期6座大棚陆续建成,第一批“太平2号”蚯蚓种苗成功引进。同年11月,一期10座大棚全部建成投产,目前年收入可达七八十万元。
记者现场看到,村民张西方正熟练地扒开土壤,顺势抓起一条蠕动的蚯蚓让大家观察。“像我手里面这条带环的是成年蚯蚓,这样就可以上市了。”张西方是这里的老员工,“从2021年开始建厂我就在这干,咱年纪大了,村里搞这副业,我们也能就近挣点儿钱。”
经过3年的运营,王庄村的蚯蚓产业已经步入发展正轨。蚯蚓远销山东、四川等渔具市场。王庄村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对接中药材市场,引进烘干设备,销售蚯蚓干、蚯蚓粪等衍生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村民增收。
“别看这小蚯蚓不起眼,它可浑身都是宝!成熟的蚯蚓可以售卖,蚯蚓还以牛粪为食,解决了牛粪污染环境的问题;蚯蚓粪又能转化为有机蚯蚓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量。经过深加工的蚯蚓粪每吨可以销售到800元至1000元。”翟春利看着一排排蚯蚓床喜笑颜开。
该村去年开始利用蚯蚓粪进行有机农产品种植,建设特色种植大棚10座。“如今,小小的蚯蚓已经成为大家心中公认的‘宝贝’。这是我们村开辟的‘新路子’,我们种有白萝卜、茄子、花菜、菠菜等时令蔬菜,销量都很好,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左右。”翟春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