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25日
从窑洞到博物馆
□ 宋利霞
小时候最爱到外婆家里玩,外婆家所在的盆窑村离我家虽然不远,差别却很大。
盆窑村在山脚下,村里的人都住在窑洞里,外婆家也住在窑洞里。从地面向下走二三十个台阶,就来到了窑洞门口,窑洞里面有些阴暗,有十来米长,窑洞尽头顶上有一个大窟窿,上面盖着一个大盆,微微透出一点光亮,算是天窗,是用来透气的。主窑洞两旁岔出几孔小窑洞,算是卧室。窑洞里冬暖夏凉,地方也挺大,小孩子们喜欢在里面躲猫猫。有时外公会带着我去邻居家的窑洞里串门,看他们做黑陶,一团泥巴在一个木轮上转来转去,就做成了花盆、陶罐、洒水壶的胚形,做好的泥坯晾几天再进行烧制,就成了黑陶生活器皿。村庄里大多数人都以烧陶为生,据说制陶技艺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后来,我师范毕业分配在盆窑村教书,那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在几孔大窑洞里面。随着经济发展,塑料、金属制品走入千家万户,黑陶相比之下笨重、易碎,销路下跌,黑陶作坊越来越少。村民们靠打工、做煤炭生意渐渐富起来,许多人推掉了窑洞,盖起了小洋楼。学校也由窑洞中搬出来,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
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2009年6月,盆窑村黑陶制作技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北头成立了几家黑陶作坊,作坊里生产出的黑陶不再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精美的工艺品——花瓶、笔筒、香薰、鱼盆等,有几十个品种。作坊里不仅有老手工艺人,也有美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盆窑村的黑陶工艺品远销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
2018年,村北头建立了旅游景点黑陶小镇,拥有几十家建在窑洞里的黑陶作坊。旧窑洞经过整修,成了黑陶博物馆、体验馆,里面展览着古今各种黑陶制品。经过上级以及村两委会、村民的共同努力,黑陶小镇被装扮得古色古香、美轮美奂。每天晚上,小镇上还有直播,吸引了许多线上线下人们的目光。逢年过节,小镇上更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村民们有钱有闲,生活格外幸福。
我所任教的学校依托村里传统黑陶技艺这一优势,开设了黑陶课程,成立了黑陶社团。2016年4月,我校代表河南省参加在青岛市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被选拔为辅导老师,和三位同事共同带领我校黑陶工作坊的学生前去参加展演。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我们农村学校师生的才华得到了展示。
黑陶作坊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窑洞从居住到成为博物馆,是祖国繁荣昌盛的缩影,是老百姓的生活从贫穷到富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