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4年04月26日

赵金岭:中医文化的传承者

赵金岭在整理患者病案。 本报记者 杨 珂 摄

本报记者 杨 珂

他是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创新者、发扬者,深耕专业领域,将中医事业融入生命;他是焦作市中医院的榜样、先锋,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用高尚的医德书写大医风范。他就是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焦作市唯一培养对象、河南省首届仲景国医传人、焦作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赵金岭。

“赵主任,吃了您给我开的药,现在我的胸闷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您再帮忙调理一下吧。”4月18日下午,走进焦作市中医院心血管专家门诊室,就听到有患者正在咨询赵金岭。

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把脉象……他通过望、闻、问、切一系列诊断,针对患者情况开出药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科室主任,他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医人肩负的传承责任,在钻研医术、服务群众方面,他更是不敢懈怠。

赵金岭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起到党员引领、带头作用,从医23年,他不断提高诊治水平,精研经典、细读名医著作,从典籍里汲取中医知识。他先后拜全国名中医毛德西、庞国明,全国著名经方大家王付等为师,还多次自费到郑州跟师抄方学习,提高自己的中医临床技艺。

“我是一个从太行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民儿子,自小就知道山里的百姓看病比较难,经常小病扛、大病拖。”赵金岭说,“我之所以倡导、学习经方,是因为经方药味精炼,常常三五味药、七八味药即可成方,能够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甚至不花钱也能治好病。”

正是他的潜心钻研、用心付出,他先后担任中国中医药信息促进会经方分会心肾协作组主任委员、河南省方剂学会常务委员、焦作市经方学会副主任委员,还成为首届仲景国医传人。

“最让我难忘的是2021年参加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选拔考试。”赵金岭介绍,该项目是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国家培养千名中医药优秀人才。

当时,全国众多中医人才齐聚一堂。虽然只有一门笔试,但考试有一天时间,里面很多题都是给一句话让考生答写如何进行临床应用。赵金岭说,这场考试就像中医界的高考,难度可想而知。最终,赵金岭脱颖而出,成为该项目实施20年来,焦作市唯一 一位入围者。

而这些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也让赵金岭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比如张仲景提出的时间辨证观点,也就是病症与一天十二时辰之间的关系,什么时间对哪种病症治疗效果更佳。在这方面,我以前总是不得其法。后来,通过拜师学习、参加研学班等,让我茅塞顿开。”赵金岭说。

他曾诊治过一位女性患者,阵发性胸闷、心慌7年,后因病情加重住进赵金岭所在的科室。“住院后我诊断发现,她出现这些症状的时间总是在每天的6时至10时,而到下午症状并不明显。这就说明该患者发病具有明显的时间性。”赵金岭说,根据所学的时间辨证知识,他为患者对症开药。患者服药后,心慌、胸闷、汗出明显减少,周身困重、失眠、便秘情况改善,停用所有静脉输液治疗,继续服药后,患者病症痊愈出院。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赵金岭说,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症的情况越来越多。中医的加入,为很多病症治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他也坚持每年外出学习,希望通过再学习、再深造,集百家之长,让自己的中医技术更加精湛。

为了传承好中医文化,他不断参与各类教学工作,以身作则,带教各类实习、进修医生数百人,带教本院青年医师数十名。同时,他还作为河南省仲景工程青苗计划的指导老师,培养3名优秀的青年骨干医师。

“现在这些医生都已经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赵金岭说。他还经常深入社区、山区义务为群众把脉诊治,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积极参加“网络问诊,在线直播”大型融媒体公益活动,解答群众对各类症状的疑问,为大家提供科普、疏解、诊疗等医疗服务。

“中医博大精深,我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中医这条道路上我将一直走下去,传承中医文化,发扬中医精神。”赵金岭说。